第745章 惊破胆天子弃国(3 / 4)

加入书签

在离缅甸近的永昌,怎不叫人担忧天子有逃亡海外的打算。清廷的安远靖寇大将军、信郡王多尼同平郡王罗可铎、贝勒尚善、杜兰,镇国公屯齐,固山额真伊尔德、阿尔津、巴思汉、卓罗等带领八旗主力和大批精锐绿营南下后,云贵的清军兵力已经超过二十万。即便是李晋王殿下都一败再败,先丢贵州,再失昆明,更让人心惶惶,不断有大臣和将士逃离。

“巩昌王有消息吗”永历帝终于憋不住了,问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

“陛下放心,臣已命人前往玉龙关,一有消息便向陛下禀告”,马吉翔亦是好相貌,白面长须,儒雅风流,说起话来四平八稳、不骄不躁,端的有宰相气度!

永历君臣退至永昌时,留巩昌王白文选守玉龙关。前些日子清军吴三桂、赵布泰部追至镇南州,听说永历帝在永昌,随遣前锋统领白尔赫图等进攻。闻此消息,永历帝惶惶不可终日,每日都命人打探玉龙关的消息。

君臣二人正谈着,马吉翔之弟马雄飞急匆匆奔来,向皇帝草草施礼后,哭丧着脸说道:“陛下,刚得到消息,巩昌王败了”。

白文选的确败了,败得很惨,连巩昌王金印都丢了,还战殁了总兵吕三贵,不得不逃至永平县。清军紧追不舍,他不得纵火烧澜沧江铁锁桥而遁。听到这个消息,胆子素来不大的永历帝面色苍白。

“请陛下立即移跸,迟恐有变”,马吉翔倒是有主意,怂恿皇帝继续往西跑。好在李定国命部将平阳侯靳统武领兵护驾,君臣心下稍安。一撤再撤,离缅甸越来越近,却也让人心越来越寒。大学士扶纲、户部尚书龚彝、礼部侍郎郑逢元、兵科给事中胡显、御史陈起相、吏部文选司主事姜之琏等纷纷弃天子而遁。工部尚书王应龙年迈,对儿子说:“我本草莽微贱,蒙恩授职,官至司空。先不能匡扶社稷,今不能患难从君,尚可靦颜求活人世乎”言毕,自缢殉国。儿子哭着说:“父殉国难,子成父忠”,也跟着上吊自杀。父子俩以死表明对朝廷的耿耿忠心,却也让风雨飘摇的南明小朝廷愈发悲凉。

坏消息不仅如此,清军大举进攻黔滇,朝廷派人联络夔东十三家火速抽兵西上,进攻重庆,借以牵制清军南下。大明督师阁部文安之当即组织涪侯谭文、仁寿侯谭诣、新津侯谭与驻守巫山、兴山一带的原大顺军余部袁宗第、刘体纯、李来亨、马腾云、塔天宝等共十六个营头乘船溯流而上,反攻重庆。初使尚算顺利,一度吓得清四川巡抚高民瞻弃城而逃。结果明军突然发生内变,谭诣刺杀谭文,率部降清,导致战役全局逆转,明军大败后撤。

明庆阳王冯双礼等人在永历朝廷放弃昆明时,率部进入四川建昌,本想会同夔东十三家另创局面。由于李定国听信马吉翔的话,带领主力西撤,冯双礼力单势孤,难以有所作为。见夔东十三家的军队反攻重庆失败,冯双礼部将狄三品失去信心,与冯万保、张明志等人,诱执冯双礼降清。他一带头,降清者不断。守嘉定州的延长伯朱养恩、总兵龙海阳、副将吴宗秀,叙州(宜宾)、马湖(在宜宾市西)守将、总兵杜子香,四川乌撒军民府(今贵州威宁)土知府安重圣,云南景东府(今云南景东)土知府陶斗等先后降清。这些人的降清,让大半个四川落入清军之手,四川之事已不可为。

战神李晋王仍在奋战,他为清军选择了一个好战场:磨盘山。此山位于高黎贡山的南段,是怒江西岸的一座穹岭,极其险峻,“鸟道窔箐屈曲,仅通一骑”。李定国觉得吴三桂等连战连胜之后,必然大意轻敌,决心在此地设伏全歼清军。不过因为吴三桂此时已经渡过怒江逼近腾越州,离永历帝的行在很近,为防备皇帝落入清军之手,他请永历帝不要停留,继续后撤到边界之外,而他则要在此阻击清军,一洗耻辱。先在谷中布设地雷,又于磨盘山羊肠小道旁的草木丛中设下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