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敬终慎始,纪纲就理(5 / 10)

加入书签

是多方位的。

    看殿内同僚们的神情就知道,同情翁大立的不在少数——大多是嘉靖一朝过来的老臣,难免兔死狐悲。

    尤其翁大立这么多年为国效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难道还不能抵一死么?

    皇帝年轻气盛,涉案的刑部、大理寺百般阻挠,无关的廷臣默契旁观,内阁已然在两难中里外不是两个月了。

    “唉。”

    一声叹息。

    众人齐齐循声,朝班首的张居正看去。

    张居正双手负在身后,居高临下看着下拜的潘晟,有些失望:“刑部怜惜老上司。”

    无数道目光落到潘晟身上。

    潘晟脸色似忧似悲,唯独不以为错,他双手持着笏板,坦然再拜。

    刑部侍郎许国,则是望着房梁,心里盘算着这次背着潘晟调取卷宗,到底走没走对。

    张居正转向王三锡,满脸厌恶:“当年的刑曹执掌大理寺。”

    毒辣的目光剜了王三锡一眼,后者紧紧咬着牙关,下颚肉痣上的须毛似乎都在用力,三五根全部竖了起来。

    但随着四面八方的视线,王三锡终究再撑不住,心虚地别过头去。

    张居正顿了顿。

    最后将目光落到徐一忠身上,喜怒难测:“哪怕都察院也默契噤声。”

    当年办案的五城兵马司,名义上虽属兵部,但在业务上受都察院巡城御史领导。

    副都御使陈吾德,脸色难看地瞪着佥都御史徐一忠。

    他这才反应过来,这厮为何自告奋勇,要亲赴兵马司研审荷花案是否有冤。

    徐一忠满脸苦涩,径自出列,伏地不语。

    整个人撅在殿内,官服在身上颤动不已,不知是气氛在震,还是人在抖。

    将人悉数点了一遍后,张居正肃然敛容:“难怪哪怕荷花案的真凶落网,仍不得翻案。”

    “难怪杭州府一案哪怕死者复生,都能以‘虽死者误认,然凶手无误’搪塞过去。”

    “难怪刑部换了这么多尚书,从刘自强、王之诰、张翰,到如今的潘晟,法司竟半点起色也无。”

    “原来……是针扎不漏,水泼不进。”

    好生骇人听闻的八个字!

    殿内群臣勃然变色,对张居正的激烈措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