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雨凑云集,座无虚席(9 / 11)

加入书签

sp;也就说,确实如傅作舟所奏,工部二人在铸钱一事上,多有贪污。

    考虑到其行径坏了钱法的生态,在革职为民外,还要夺去出身文字。

    这飞快的流程,一看就是皇帝开小会的结果。

    吓得万恭这个堂官,甚至也不敢对下属有一句回护。

    申时行见没有异议,便继续下一道议题:“往下是户部题本,曰各省直积榖备荒,多不及数。”

    本朝地方提留的财税不在少数。

    太祖更是定制,在各府县修建赈济粮仓,用以备荒。

    至于如今嘛,多不及数那是委婉的说法,说直接一点,就是基本被掏空了,一查一个起火。

    话音刚落,还未归列的陈吾德就抢先开口:“天下备荒仓库多如繁星,万莫再加派巡查之事,否则即便掏空科道,也查不过来。”

    大明朝备荒粮仓不在少数,大府贮三万石,中府二万石,小府一万石,各县亦分三等。

    这要一个个查过去,十余年都未必能走完一趟。

    场中一时无言。

    许久的沉默,户部右侍郎仓场总督范应期,心中叹了一口气,出列道:“还是提级罢。”

    “州县一级,着实没有储粮的必要,不如并入省府的粮仓。”

    “如今即便受了灾,也都是从省府调度,州县粮仓可谓名存实亡。”

    “况且,户部几个粮仓的经验之谈,只有府一级往上,四周都有人看着,才会收敛一二。”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主意,嘉靖年间就有人提过。

    但毕竟是百万槽工衣食所系,取缔州县的储备粮仓,得罪的人不在少数。

    人被戳脊梁就算了,最后法子却没被采用。

    朝廷仍旧允许州县留存田赋,往粮仓里倒腾进、倒腾出。

    也正因如此,部院其他廷臣都一言不发,等着户部开口——这本就是户部该提的事,也就王国光快致仕了,才开始只说问题,不出办法,非把锅扔到文华殿上来。

    与李幼滋僵持了半晌,最后还是范应期没忍住,将首倡的帽子戴了上去。

    申时行环顾一圈,见无人答话,也装模作样道:“既然如此,内阁也无他法,便按范侍郎的意思票拟了。”

    范应期拱了拱手,回了列。

    朝廷如今的事情是当真不少。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