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红袖添香,论道经邦(2 / 9)

加入书签

但会试不一样。

    作为最讲经义的大典,自然是遵循原教旨主义的,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不仅皇帝的名讳要避,父母要避,连大明朝也要避——还有一些特定的字条,都会在考前公示出来。

    其应对之法,如“改字法”、“改称法、“空字法”、“缺笔法”等,已都是约定俗成的方式,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项目。

    跟后世不能出现自己名字一个道理,考前三令五申的东西。

    是故,王家屏闻言,便不由一怔。

    堂官子弟怎么也是荫身进的国子监,国子监考前往往都是三令五申这些注意事项,又不是云南那种偏远省学,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他皱眉看向皇帝指的地方,赫然是一句论语原文“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这是没有避大明朝的讳啊!

    这忌讳未免也犯得太生硬了。

    王家屏眉头微锁,抱着试卷离开了。

    朱翊钧将王家屏的反应看在眼里,神色不免有些感慨。

    王家屏只觉这考生粗陋,朱翊钧却在赞叹,张敬修这小子实在太懂事了,竟然故意犯讳——这份试卷当然是张敬修的。

    张敬修的水准,够登第么?

    平心而论,还差点火候,半步进士大圆满巅峰吧,多得看临场发挥。

    以这一卷的作答而言,即便不是犯了讳,朱翊钧也是要将其黜落的。

    张敬修显然也知道自己水准尚在两可之间。

    若是皇帝放低标准让他高中了,必然也不能服众,外边八成也会疑心他的策论题目是不是叫《我的首辅父亲》,甚至于怀疑皇帝徇私。

    但若是被皇帝黜落……

    张敬修了解自己,显然也了解自家父亲。

    历史上,张敬修登第后,张居正犹然有些不满意,埋怨张四维“蒲州吾所引用,何吝于一甲,不以畀吾子耶?”

    在父亲心中,张敬修显然是有一甲水准的——这是张瀚的笔记记载,比王世贞的小作文靠谱得多。

    那么朱翊钧要是给张敬修黜落,会不会让老头心里闷闷不乐,那就不好说了。

    可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弃考,等三年后水准稳当了,再一举登科,省却所有麻烦。

    奈何,今年张敬修考与不考,在前次出了事情之后,已经由不得他自己了,说句被架在火上烤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