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泻水置地,南北自流(4 / 11)

加入书签

    栗在庭是在立志。

    重起州部,是明晃晃地表示入阁之志!更是在回应皇帝的厚望!

    要知道,非翰林编修、庶吉士出身,想要入阁,几乎难如登天——论资排辈,哪里都不可避免。

    当年的夏言算一个,如今的王崇古也算一个,都是“普通进士”入的阁。

    前者靠的是圣眷——夏言七品的吏科都给事中,做到六部尚书之位,只用了一年时间,同僚皆称之为宠臣。

    后者靠的是功勋卓著——策勋告庙,荫胄旌功可不是说说而已,王崇古入阁,同僚无不心服口服。

    如今栗在庭与夏言一般,皇帝登基之前,就已经投诚,如今甚至同样是吏科都给事中之职。

    朝堂上下,都默认这位是准备走夏言的路子,已经称他为严嵩第二的宠臣了。

    只是连朱翊钧都没想到,这厮如今竟然疏请外放,放言要重起州部。

    这份自我磨砺的自觉,也算得上难得。

    对此,朱翊钧说恼怒也有。

    下属自作主张,准备要驳领导面子,这种事情谁遇到都吃味。

    更何况还是所谓的严嵩第二,突然来一出不听话,为上者,本能就会有些不舒服。

    但其中也不乏有着欣赏之意。

    栗在庭、申时行也好,张居正、高仪也罢,这些人终究不是提线木偶,贴个忠君爱国的标签,就能事事由他摆布。

    如今在没有丧失理想信念的情况下,谋求自我磨砺,当然比一直待在中枢要好。

    至少符合朱翊钧干部培养的价值观。

    他还年轻,张居正高仪却有寿限,能看到中坚一辈官吏的成长,他当然乐见其成。

    总不能坐吃山空,等这批经受过历史考验的人慢慢凋零,而后青黄不接吧?

    所以朱翊钧也没跟高仪计较,只撒气逗了一句,立马就松了口。

    高仪见状,也不由暗赞一声圣君。

    封驳圣旨这种事,换先帝那种不争的性子来了,都要负气数日才肯罢休。

    今上反而是一点脾气也没有,立马就松了口。

    相忍为国,当真不是说说而已。

    高仪想到这里,忍不住露出一丝和蔼的笑意,看着皇帝恭谨道:“陛下,一月时,中枢就下诏福建,令复建泉州市舶提举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