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8 章 领导视察(1 / 3)

加入书签

    杨卫国拿着单子,劲头十足地开始准备。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几乎天天在外跑,忙着和其他企业谈合作、协调支源。

    就说电机厂,李怀德打过招呼,但沈老他们要的技术规格特殊,杨卫国去接触时,对方总以“特殊时期不好做主”为由推脱。

    他渐渐明白,这时期的计划经济下,额外的活儿得有额外的“补偿”。

    钱不管用,送钱送物反而可能让人犯怵,得用别的门道——攀关系、搞利益交换。

    起初对方光说困难不松口,后来杨卫国协调着支援了两吨钢材帮他们建宿舍楼,又在粮食分配上给了点便利,事情立马就顺了。

    让他佩服的是,沈老这些老技术员推荐的厂子和人都靠谱,东西质量在当下确实是顶呱呱的。

    合作还没彻底谈完,厂里就通知:部里明天来人。这事儿拖了好几个月,也该来看看了。

    这天杨卫国没出去,守在厂里。部里对这次视察很重视,三辆小轿车缓缓驶入厂区。

    下来的人里,有农业部的副部长,有李怀德的岳父朱副部长,还有冶金工业部计划司的司长。

    让杨卫国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一位公安军的领导。

    他没多问,只默默跟在后面,前面由王书记、李怀德等人全程接待。

    一行人先去了新车间,摩托车和拖拉机的样车已经摆得整整齐齐,锃亮的金属外壳在灯光下泛着光。

    张老和沈老等人早已在旁等候,准备随时介绍情况。

    杨卫国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这阵仗,知道这不仅是对厂里技术的检验,更是决定后续能不能立项、拿到资源的关键一步。

    首先就去了最外面的钳工车间,这也是咱厂的主力军。

    为什么说是主力呢?其他的所有产品现在都是属于半成品,就说螺纹钢吧,它哪有什么利润?就是卖铁。

    但是,钳工车间就不一样了。设备改进之后,产品质量蹭蹭往上涨。

    与很多军工单位有合作,做一些零配件。所以冶金工业部下来,肯定是要来看一看的。

    朱副部长指着这台设备说道:“你们现在精度怎么样?”

    李怀德对此一无所知,他也不是搞技术的,连忙四周看了看,一下子看到了车间主任,喊道:“郭主任,来来来,介绍一下。”

    郭主任走上前,笑着回应:“你好,现在这台车床的精度可以达到0.05丝。当然了,这也是要看个人技术的。有些人可能稍微差一点,但是高级钳工的话,基本上都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