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璀璨血光 第3646章铁炮裂陈壁,墨香醒世藩(5 / 6)

加入书签

量缺失,并不会就减少地方上的军事危险,反而是留出了不必要的空白……

    光明无法照耀到的区域,必然就会被阴影所填充。

    郡县的官方军事力量的空缺,给地方豪强武装提供了发展空间。这一政策与宋代收精兵、明代废丞相一样,成为中央集权制度演进的关键节点,其影响远超军事领域,深刻塑造了华夏封建王朝的政治生态。

    斐潜现在所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就在于他不能再次犯刘秀,以及其他什么统治者的毛病。

    例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实施的『罢都尉官』政策,其初衷是削弱地方军事权力,强化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这一政策在短期内有效加强了中央权威,巩固了政权。

    然而,如同许多重大的历史变革一样,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复杂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政策在地方治理、军事响应效率等方面也可能带来新的挑战。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政策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如何全面、及时地收集不同群体的反馈,确保信息畅通,从而更有效地回应社会需求,是华夏历代治国理政都曾面临的课题。

    如何正视,而不是回避,或者掩盖,才是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责任和担当。

    若是等直至盖不住了,糜烂不堪,已经完全腐朽衰败了,爆发出了严重问题之后,才有高官,亦或是天子猛然拍案,『为何不早讲?!』

    又有何用?

    官僚系统内部信息遮蔽、短期政绩冲动与长期治理风险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在华夏千年的封建王朝之中,都是根深蒂固的一个问题。

    天子姓氏,或许有变,可是这从汉代开始的毛病,却是绵延时长。

    当黄巾起义爆发时,汉灵帝惊问『州郡何无一卒可用』,全然忘记正是东汉朝廷自己裁撤了地方常备军。这种『政策失忆』实为长期信息遮蔽的必然结果,决策层早已习惯经过『美化』的奏章所构建出来的『天下』,对真实危机毫无心理预期。

    当年朝廷答应百姓的『约法三章』,说变就能变,说改就能改……

    东汉百姓已经是穷迫潦倒,痛苦不堪,在朝堂之上的官僚还在嬉笑,表示天下之民,哪家没有百五十亩地,没有几处房屋,没有些牛车,没有五十万钱?

    不能吧,不能吧,不能吧?

    大帐之外的兵卒巡逻,铁甲兵刃轻轻的碰撞声,传了进来。

    庞统站在斐潜的身侧,低声说道:『主公,今冀州未定,主公却要先下令士族私兵,是否操之过急?』

    『这正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