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徐佩之和谢皭的惶恐(3 / 3)
修仪船上的楼梯剔除下来安装在自己的平乘船上。他与太子左卫率、诗人谢灵运,员外散骑常侍、诗人颜延之以及慧琳和尚结为密友,过去曾宣言“得意”之日,以颜、谢为宰相,以慧琳和尚为西豫州都督,而谢灵运、颜延之又好非毁朝政,这都是几位顾命大臣所不能容忍的,于是才出谢灵运为永嘉太守、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义真到了历阳,多所求索财物,一旦不得满足就口出怨言,又上表求还京都,不听僚佐劝阻。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废黜少帝另立新帝,义真就成了一个障碍,徐羡之与傅亮、谢晦商讨后,不得已,这才废义真为庶人,把他流放到新安郡。后来不得已出下策,杀了他们兄弟二人,这也是为了不给新帝留下后患,就像谢晦说的那样:东汉时耿弇进攻张步,就是为了不把贼留给君父。试想,如果留下一个废帝,再留下一个失意且性情毫不驯顺的庐陵王义真,那么,新帝不论是谁,他又怎么能安坐在太极殿里呢!这一点,新帝即使现在不能知道,不久的将来,他也一定会明了我等苦心。
既废杀了二王,至于选择谁来继位,侍中程道惠力劝立五皇子义恭,实出于其个人私心。……古时人君教子,会说话的时候就令师教之以辞,会走路的时候就使傅授之以礼,而武帝一生南征北战,无暇严于教子,甚至不能常常与诸子相见相处,因此少帝才会失于管教,所交非类:居中所任几近仆妾,在外所亲无非小厮。庐陵王义真虽与谢灵运、颜延之、慧琳和尚交往甚密,但那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所交非类。徐羡之与傅亮、谢晦三人最终选定立三皇子宜都王,是因为朝野都认为他少时即出众,长大虽无师、傅管教之严,但天授和敏之姿,自禀人君之德,是武帝七子中的佼佼者。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宜都王,并不仅仅是他们三人的意思。傅亮从江陵回来后,说他在晋景、文之上,现在看来,的确如此。
想到这里,徐羡之再次喟然长叹:
“我等只是为大宋选择最好的,这才不会辜负武帝的厚望。新帝必能明了我等赤心!”
次日,诏令不许归政。
徐羡之、傅亮又第三次上表归政,“伏愿陛下以宗庙为重,百姓为心,弘大业以嗣先轨,隆圣道以增前烈”,于是刘义隆这才答应他们的归政请求,从此开始亲览万机。
徐羡之仍坚持逊位——让位,退回位于清溪边的私人宅第。
吴郡太守徐佩之、黄门侍郎谢皭、侍中程道惠、吴兴太守王韶之等人既认为不妥,更感到不安,于是诸人轮番求见,力陈利害。不得已,徐羡之才重新回到西州府,奉诏视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