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来不及了(2 / 3)
考取功名报答你们!”
夏侯纾倒没想得那么长远,也不期待郭楷能感怀于心,或者说让他报答。然而看着他如此诚心诚意,她也不好拂了他的好意,鼓励道:“有志者,事竟成。我也相信你!”
郭楷又是一番衷心道谢。
既然事情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夏侯纾也不跟他绕弯子,又问:“你姑母有心护着你,想必你来京城的事也是郭太公告诉她的。但是你姑母又是怎么知道明嘉郡主看中我的?”
郭楷这才想起自己光顾着回忆过去,述说曾经的苦楚和遭遇,忘了把关键信息说完。他憨憨的拍了拍脑袋,立马解释说:“何家替我姑母招的郎婿姓杜,是个读书人,后来中了举,任了个七品地方官,前些日子据说得到了王丞相的提拔,到京城里来做了从六品的承议郎,一家人都搬来了京城。为了感谢王丞相的提携之恩,姑父和姑母特意准备了谢礼去丞相府拜谢。明嘉郡主听说我姑母本家与浔州郭氏是同宗,所以就跟姑母说了几句。”
听完郭楷的解释,再联系起王崇厚在前堂说的那一番话,夏侯纾大体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理顺了。
明嘉郡主在赵王妃的寿宴上看到夏侯纾为了维护母亲和几位长辈,不畏权势,敢于顶撞长宁郡主,最后更是阴差阳错的挑破了赵王府内宅的丑事,闹得沸沸扬扬,但是京中却传出她明理孝顺的好名声。再加上夏侯纾本就出生高门,所以明嘉郡主觉得她还不错,就想替儿子求娶。但明嘉郡主平日里在京中中女眷面前总是端着郡主的架子,这个时候自然抹不开面子去跟钟玉卿说好话,所以安排了王崇厚带着儿子亲自上门来。
然而事与愿违,夏侯渊并不接茬。经过今天的事,以王家父子离开时那愤怒的模样,心高气傲的明嘉郡主估计要彻底恨上越国公府了。
夏侯纾长叹一口气,终于明白自己究竟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最可气的是,她现在却要把这堆烂摊子丢给父母去收拾。她平时最讨厌被他人牵连拖累,没想到如今自己成了那种一类人。
郭楷不明就里,只当夏侯纾是在为自己的婚事为难,忙劝说道:“三姑娘如今知道了实情,还是早点告知国公爷和宣和郡主,早做准备,免得耽误了自己的婚事。”
这话一点儿也不像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说出来的。
夏侯纾诧异的看了他一眼,长叹了一声,方摆手道:“不用了,已经来不及了。”
郭楷一脸愕然,他不明白夏侯纾的话是什么意思。
看在他好心提醒自己的份上,夏侯纾耐着性子解释说:“王丞相今天已经来过了。而且,我把他给得罪了。”
郭楷的脸色更加难看,甚至有点责怪自己没有早点提醒。
夏侯纾没有心思关心郭楷在想什么,也不想再跟他解释什么,示意他出来太久了不好,让他赶紧回去,免得被魏夫子惩罚。
郭楷很识趣的没有再问,礼貌告辞后赶紧又去了家塾。
辞别了郭楷之后,夏侯纾在墙角站了许久,一边沉思,一边反省。
郭楷的话虽然有点马后炮,但是他让她赶紧告知父母还是很有道理的。之前,她就是因为没有提前与父母交换意见,才贸然出手把事情弄得更坏了,这一次,她绝不能再犯。
想明白后,夏侯纾调转方向去了一趟颂雅堂,将郭楷跟她说的事告知了钟玉卿,免得日后见了明嘉郡主,还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人家。至于郭楷的事情,她并未多提,只说是自己打听到的。
钟玉卿已经从心腹那里听说了王家父子来提亲的事,也知道最后大家是不欢而散,正等着夏侯渊回来商量对策,没想到女儿先来了。
夏侯纾之前做长青门密使时便有自己探听消息的渠道,所以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