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竣工(2 / 2)

加入书签

,工地的人,才是流动的。

这个大楼1983年底竣工,我看最好查一查是几月份。

不然,叶铭为什么那么确定,凶手回到了楠城,仅仅因为徐春霞海,还是他找到了其他的佐证?”

钟葵一语点醒梦中人,齐飞恍然大悟:“如果凶手和这个工地有关……陈阿凤、周晓梅都有可能接触到这个工地的人,那么另外三位死者呢?”

钟葵的手指在这篇报道的几个字上点了点。

齐飞一看,只见正文的开头写着——本报讯(记者张晓华)。

“楠城日报、张晓华,有名字就好办了!”

齐飞说道。

-----------------

楠城日报的会议室里,一个耄耋老人穿着灰色的毛线背心,坐在厚重的沙椅上。

“您就是张晓华老师?”

齐飞问。

“办公室告诉我,警察要找我,这真是新鲜事,你们是……”

张晓华戴上老花眼镜,打量着眼前的三个人,眼神中还有着记者的那份好奇。

“我们是楠城刑警大队的。”

齐飞说着亮出了自己的证件,同时递出去的还有那份1982年的报纸。

张晓华接过报纸,看到自己那被做了记号的报道,神情愈加困惑:“没错,这是我写的,但这就是一篇普通的通讯稿,你们是刑警,那这是……?”

齐飞和钟葵面面相觑。

钟葵直接问道:“你还记得这个大楼是几月竣工的吗?”

“1983年11月13号。”

没想到,四十多年过去了,张晓华对竣工的日期脱口而出。

这倒是引起了钟葵的好奇:“记得这么清楚?”

张晓华推了推挂在鼻梁上的老花眼镜:“没法忘记,因为那一年,在东汲镇生了震惊整个楠城的妖镜案,竣工的前一天,那个最后的死者,叫……”

张晓华皱起了眉头,努力回想着。

“吴美玲,东汲镇卫生院的护士。”

齐飞提醒着。

张晓华立刻点头:“对,是这么个名字,消息传来的时候,主编说反正我约了采访水产大楼竣工的事情,索性提前一天出,跟一下妖镜案。

所以我是11月12日到的东汲镇,12日采访命案,13日采访竣工,我不会忘。”

说到这里,张晓华叹了口气,“水产大楼开工的时候,我记得锣鼓喧天,仿佛整个东汲镇的人都来了,热闹得很。

可是竣工这一天,因为妖镜案,整个镇子都笼罩着一层压抑的气氛,所有的仪式都取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