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旅游了(3 / 5)
却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人心。
“沈先生,久仰大名。”
老者见沈砚之进来,连忙起身相迎,语气亲切,“老夫苏墨,是这北平城里的一个老儒。”
沈砚之拱手行礼:“苏先生客气了,晚辈沈砚之,见过苏先生。”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女子,疑惑地问道:“不知这位姑娘是?”
“她是我的孙女,名叫苏清瑶。”
苏墨笑着说,“刚才在蓟门故址,多亏了清瑶出手相助,否则沈先生恐怕就要吃亏了。”
苏清瑶微微颔,算是打过招呼,然后走到桌边,给沈砚之倒了一杯茶:“沈先生,先喝杯茶暖暖身子吧。”
沈砚之接过茶杯,喝了一口,一股暖流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身上的寒意。
他放下茶杯,看向苏墨:“苏先生,晚辈冒昧前来,是想请教您,那蓟门残碑上的‘王气千秋涌蓟门’,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苏墨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示意苏清瑶关上房门,然后才缓缓开口:“沈先生,你可知‘王气’二字,在乱世之中意味着什么?”
沈砚之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晚辈略知一二。
古人认为,帝王所居之地,必有王气环绕,而蓟门作为北平的门户,历来被视为王气汇聚之地。
王廷相的《帝京诗》中写下‘王气千秋涌蓟门’,便是在赞叹北平作为帝都的雄伟气势。”
“说得不错。”
苏墨点了点头,“但你有所不知,这‘王气’二字,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
传说当年朱棣迁都北平,不仅是因为北平是他的龙兴之地,更因为他得到了一件能汇聚王气的宝物——‘蓟门印’。”
“蓟门印?”
沈砚之从未听说过这件宝物,不由得好奇地问道,“不知这蓟门印是何来历?”
“相传这蓟门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所铸,印上刻着‘王气千秋涌蓟门’七个篆字,能汇聚天下王气,保一方平安。
朱棣得到蓟门印后,将其藏在了蓟门故址的石碑之下,希望能借此稳固大明的江山。”
苏墨顿了顿,继续说道,“可没想到,万历年间,蓟门石碑毁于战火,蓟门印也随之失踪。
从那以后,大明的国运便日渐衰落,内有宦官专权,外有后金崛起,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沈砚之听得心惊不已,他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诗句背后,竟藏着这样一段秘闻。
“那晚辈找到的残碑上,‘王气千秋涌蓟门’七个字是最近才刻上去的,难道与蓟门印有关?”
“正是。”
苏墨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最近一段时间,北平城里出现了一股神秘势力,他们四处搜寻蓟门印的下落,据说已经找到了一些线索,而你找到的那块残碑,就是他们留下的标记。
他们在残碑上重新镌刻‘王气千秋涌蓟门’,就是为了引诱那些对金石碑刻感兴趣的人,从而找到蓟门印的真正藏身处。”
沈砚之恍然大悟,难怪之前会遇到蒙面人的袭击,原来他们是冲着蓟门印来的。
“那这神秘势力究竟是什么人?他们找蓟门印有何目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前还不清楚。”
苏墨摇了摇头,“有人说他们是后金的奸细,想夺取蓟门印,破坏大明的王气;也有人说他们是朝中的奸臣,想借此机会篡夺皇位。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势力非常庞大,行事狠辣,这些年来,不少寻找蓟门印的人都离奇失踪了。”
苏清瑶在一旁补充道:“我爷爷这些年来一直在暗中调查蓟门印的下落,也一直在提防这股神秘势力。
这次得知你从江南来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