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存稿了来水了(3 / 5)
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
或“韩非子”
,中国古代着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2篇诗文 ?688条名句
宋玉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楚国辞赋作家。
生于屈原之后,曾事楚顷襄王。
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
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
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
所谓“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的典故皆他而来。
?7篇诗文 ?396条名句
李斯
李斯(?~前2o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1-2]。
秦朝着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
秦二世二年(前2o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3篇诗文 ?55条名句
曹操(155年-22o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31篇诗文 ?278条名句
曹植
曹植(192-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着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
,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
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179篇诗文 ?7o9条名句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