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笑啊,怎么不笑了?(2 / 8)

加入书签

    沈千钟挑眉调侃道:“这会儿知道叫沈兄了?”

    但他却低估了齐政的脸皮,齐政面不改色,十分光棍,“都要求人办事了,不得拿出几分态度来啊?叫你一声你就赶紧受着,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沈千钟笑着指了指他,也不计较,“最好的路子,就是如这位即将到任的知府一般,找个顶级的大儒拜师,别跟我提程硕,你若只想在苏州或者江南混迹,他的名声勉勉强强够用,但你要去中京,跟天下才子站在一个台上竞技,那他就差远了。”

    “甚至在我看来,以你之才,咱们这位新知府的先生,也是不够的,最好能拜入那两位声誉满天下,号称南孟北晏的文坛泰斗门下。”

    沈千钟侃侃而谈,“有了名师,便有了士林声望的基础,在此之上,你有才华便能展露出来化作名声,而名声便能使得你在科举之路更加顺畅,等你中得进士,便能走上一条当今天下最清贵也最快捷的仕途之路。”

    沈千钟没有去解释为什么名声能够在公平的科举之路上起效,他相信齐政能懂。

    齐政闻言也微微颔首,看似高大上的读书,跟江湖门派习武没什么两样。

    要想当个大侠,你最好是出身名门正派,然后有行侠仗义的事迹,再配合众人的吹捧,至于手上功夫,当然重要却也不那么重要。

    他对考试其实也并不害怕,这时空也有类似于八股文的答题规范,他以前大学无聊还跟着同样无聊的网友一起做过八股文的拆解和练习,若有名师指导,苦学一段时间,通过会试并不困难。

    到了殿试,那就是他的舞台了。

    只要能过了会试,哪怕是最后一名,他也有信心至少搞个二甲。

    但他也没急着下定论,而是问道:“还有呢?”

    “第二条,那就是进国子监,想办法走赐官、历事转正的道路,这个虽然会被人诟病,也会影响身后名声,但如今这么做的人家多了,大家也不会太过为难,勉强过得去。”

    “第三条,就是走保举之路,过去也不乏有权贵的幕僚,被保举出仕,为官一方,但这个也颇为人所诟病,都是没办法的时候才去试试的。”

    “至于这最后一条,说来也简单,就是军功路线。比如就靠你此番运筹帷幄,聚歼倭寇千人的功绩,只要卫王给你请功,陛下若同意,也是能给你赏赐的。但关键就在于,武将和文官,是两条线,你若以军功入仕,却又走文官之道,会面临很多莫名其妙的敌意和攻击。”

    沈千钟冷笑一声,“就比如咱们这位高知府,很有可能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卫王殿下是个沙场莽夫,从而生出些莫名其妙的优越之感。这种情绪,是几百年来,皇朝与士大夫治天下所形成的,你我纵有万般手段,也难抵抗。”

    齐政缓缓一叹,“我知道,万般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