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开始给江南商会挖坑(2 / 4)
nbsp;众人连忙上前问好,或者邀请。
几只胳膊扒拉着,差点没给周元礼来个五马分尸。
而其余有不少人锄头一扔,显然是回自己村里打招呼去了。
“诸位,诸位,听我说!”周元礼好不容易挣脱了束缚,开口道:“诸位,这次来,的确是来收生丝的。劳烦你们跟你们丝社的社首说一声。时间紧,加上天色也不早了,咱们一起谈了吧!”
等众人纷纷回去报信,周元礼和齐政等人在其中一个村民的带领下,去往附近的一处屋子。
走在路上,周元礼跟齐政介绍道:“我们布庄当初就是从游商起家的,在苏州左近都做了多年的生意了,最初的合作者就是这些丝社。后来生意大了,本来可以就不用这么跑了,但我爹说了,咱们不能忘本,这些乡亲们把我们推起来,我们还得跟他们做生意。”
“后来我接了布庄,每年也要跑一趟,那会儿只觉得是忆苦思甜,不忘初心,可没想到这回鲁家的事儿来了,真正不离不弃,让咱们生意勉强能维持下去的,就是一家家村里的丝社。”
齐政听得也缓缓点头,“忘了本,就没了根基,看着花繁叶茂,实则成了无根之木。”
“是啊,这事儿,今些路今后也得让坚儿来走走。”
齐政笑了笑,“走走可以,但我觉得他会有更大的前程。”
周元礼听着齐政的话,不由开心地笑了笑。
等他们跟着那户村民走到他家中的院坝里坐下,附近几个村的丝社社首都气喘吁吁地赶来了。
对村民和丝社之间的关系,齐政在拟定这个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向周元礼详细学习过了。
这就是农村合作社的雏形,或者有点后世扶桑农协那意思。
丝社借贷给农民养蚕,等生丝产出,农民以约定数量的生丝偿还,多余的也卖给丝社,丝社再统一卖给丝商或者布行之类的。
但就和几乎所有的农产品一样,受行情的影响很大。
恰恰最近几年,先是东南都督严打走私,又是吴王叛乱,再加上太子南巡,海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执行,作为丝绸售卖终端大头的走私贸易大受打击,生丝的销量出现了连跌。
可生丝产量却依旧如往年一样,以至于这两年,丝社的日子过得并不怎么好。
那些库存的生丝,始终沉甸甸地压在他们的心头。
生丝滞销,光是保存就是大麻烦,一旦发了黄发了霉那就亏大了。
而再等上个把月,新的生丝又要出来了,还没卖掉的旧丝就更不值钱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