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晚来天欲崩(1 / 6)
这几日的中京,称得上是热闹至极。
先是不知道哪儿传来的流言,说是朝廷因为江南人多有附逆皇甫烨之嫌,让卫王极为不喜,卫王便打算削减明年科举江南学子的名额。
这一下,便如捅了马蜂窝,许多江南士子甚至并非江南的士子,跑到了宫城之外静坐。
在礼部和国子监部分人有意无意的放纵之下,闹出了好大声势。
好在后面礼部尚书带着国子监祭酒,在卫王和政事堂的严令之下,好说歹说地暂时平息了事端。
但紧跟着,十余名御史,在一场朝会之上,十分不讲政治规矩和朝堂惯例地骤然发起了一番同样声势不俗的大弹劾。
先弹劾政事堂首相郭应心逢君之好,刻意炮制大案,牵连无辜;
后弹劾新入政事堂的白圭,揣摩上意,配合郭应心,大肆株连,引得人心动荡;
然后弹劾刑部尚书孙准,罔顾律法,曲意逢迎,滥用私刑,刑讯逼供,炮制各种虚假口供,残害忠良;
至于弹劾百骑司统领隋枫,这都是言官们章口就来的东西了。
无他,唯手熟尔。
至于你说有什么证据,别问,问就是太祖特许,风闻奏是。
你要敢廷杖,哥们儿这辈子就发了,哪怕是直了也值了!
面对这样的风雨,若是换做以前的卫王,他或许压根处置不了,或者说会处置得很不好。
但现在的卫王,在适应了监国之位后,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帝王的各种技能。
哪怕一时之间担心处置不当,也可以不着痕迹地使出拖字诀。
他当即表示,让诸位御史亲自上奏章,奏明内情,他要细细阅读,并且亲自组织核查,如果确有此事,他一定严惩不贷!
同时,他再一次地重申了,皇甫烨谋逆弑君案,必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在力争不放过一个逆党的同时,不冤枉一个未曾谋逆之人。
有着这样的表态,暂时朝堂上自然得到了安抚。
而在散朝之后,被点到名字的众人,便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宫中请罪。
因为天德帝的情况越来越差,卫王已经几乎不敢离宫,有些公事,便都在御书房中简单处置。
他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几个重臣,笑着道:“你们这是做什么?难不成还担心本王会治你们的罪?”
郭相身为在场地位最高的人,当先开口道:“臣等办事不力,以至于朝议汹汹,辜负了陛下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