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纵论古今,殊途同归(3 / 4)

加入书签

sp; 齐政引导般地补充道:“是啊,相比与武将共天下,与士大夫共天下就能让人放心得多了。”

    沈千钟点头,“世家磨灭,士大夫阶层自然也会崛起,慢慢形成气候,那这就和大周的情况一样了。”

    说到这儿,沈千钟顿了顿,他开始有些明白齐政所说的,不过是换了一家一姓,历史的脉络依旧存在是什么意思了。

    齐政看着他,“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科举、文化,是不是也会和大周的发展一致呢?”

    沈千钟抿着嘴,“士大夫崛起,享受朝廷给的特权,隐匿田地人口,土地兼并,又凭空多了这么多的官员、士卒,财政自然承压,庞大的军费开支压垮帝国财政,中期改革,晚期续命,最后崩塌......”

    他说的都是大周所经历过的事情,但他又摇了摇头,“还是不一样,如果按照你所说的,这个宋朝在诞生之初,就有着软弱的基因,他无法复制大周的铁血和包容,他也没有能力像大周一样扛住草原上陆续兴起的异族。”

    齐政点头,并不反驳,只是顺着道:“然后呢......”

    沈千钟抬起头,对上了齐政的目光,“永嘉南渡再现?又或者如大周崩塌之后的南北对峙?”

    齐政点了点头,“无非就是大宋能坚持的时间比大周要短上许多,而后被新朝取代,就如隋唐之交,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几乎不可能。更坏的情况是,退向江南,这只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便是草原异族完成汉化,就如北魏,巩固统治,接着便可以挥师南下,将这个本身就积贫积弱的王朝彻底吞噬。”

    沈千钟面露惊骇,“神州陆沉?”

    齐政平静道:“听着吓人,但扪心自问,有什么不可能的?”

    沈千钟沉默了,按照大宋开国的这些政策制度来看,的确有可能引发这些结果,但同时,这些政策又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因为那符合当时最大最紧要的统治需求。

    齐政看着他,“但无论如何,这两个阶段都是以百年计的,可你想想再来个百年的南朝,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沈千钟挑眉,“你是说江南?”

    齐政嗯了一声,“江南本就物产丰饶,以前蛮荒无人开垦而已,永嘉南渡启动了江南的发展,而后几百年徐徐进展,如果和现在历史上一样,再多上一百多年的南朝,江南便有可能积攒下强大的经济实力。而关中太小,资源耗尽,已支撑不起一个庞大的帝国;河北沦陷,又被打残;巴蜀之地,无进取之地利,从来不是龙兴之所。天下之大,已经只有江南了。”

    沈千钟长出一口气,“神州陆沉,但会有有志之士揭竿而起,驱逐鞑虏,恢复华夏,很大可能就只能从江南而起。”

    齐政重重点头,“这也是为何我大梁能够破天荒地从南方一统北方的根源所在。”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