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刘启的盛世1盛世继续(2 / 3)

加入书签

达到成千上万人。

刘武的行为明显是奔着天子去的。哪怕就是现在,官员贵胄们出行来个警车开道,群众欢呼,都会被人诟病,更何况是礼法严格的古代。

然而刘武却仍然我行我素,他的行为已经犯下僭越的大罪。

所以没多少天,刘启的办公桌上就收到了弹骇梁王的奏章。

刘启奏着眉头读完奏章,不免头疼起来。

刘启心里很清楚弟弟的功劳。七国之乱,若没有梁国吸引吴楚主力围攻,周亚夫就不能从容不迫而一举击垮吴王。

可有功劳并不能代表就能犯错。其实,真正的让头疼的不是刘武僭越不僭越,僭越的问题好办,一道谕旨下去,有罪就有罪,无罪就无罪,一家人好说话。

头疼的是后宫的老太太,老太太一直都有兄终弟及的愿望。加上梁王的活动,老太太那边吹来的风更紧了。

刘启深知,母亲从小就偏爱弟弟刘武,如果不按母亲的意思办,无疑会触怒她老人家。为了得到母亲的宠爱和认可,刘启做了很多事情,甚至不惜说出“千秋之后传位于王”来哄老人家开心。

可是哄归哄,做归做

亲情与国情,刘启毫不犹豫选择国情。

他可以不做一个好父亲,好兄弟,好儿子,但他一定要做一个好皇帝。

身挑天子重担,肩负着天子安危,天子一个不适当的举动就有可能让数万人死于非命。朝廷的立储制度不确立下来,只会一代代延续祸乱。如果任由刘武继续发展下去,也许刘长的昨天就是刘武的明天。

经过不断的思考,刘启决定做一件事来消弭所有的祸源。

这件事是立储。

立储是件大事情,必定要通过太后的首肯才行。

虽然明知太后偏向梁王,但刘启有信心说服老太太。

因为他提出的人选同样深得老太太的欢心,这个人选是刘启的长子刘荣。

薄皇后无子,刘荣是刘启宠妃栗姬所生,所以刘荣是长子,但不是嫡长子。依照旧制,如果皇后无子,是可以立贤的。

不过,刘启的儿子们多数还是天真烂漫的少年,不少还在襁褓中吃奶,贤不贤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所以刘荣就当仁不让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老太太也是十分喜欢这个长孙。

刘启深思熟虑后,并不急于提出心中的人选,把有意立储的想法告诉了窦太后。

窦太后也是十分赞成。

刘启适时地提出想立刘荣为太子。

窦太后眨了眨早已失明的双眼,正想开口问一问梁王如何的,刘启马上说明刘荣聪颖仁孝,对太后更是恭孝,您老人家也很喜欢他啊。

窦太后思虑之下,也确实如此,这小家伙平时带给她不少欢乐,而且又是皇长孙,如能立为太子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暂时压下了心中的想法,同意了。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刘荣被立为太子,史称“栗太子”,而他的另一个儿子,年仅四岁的刘彻同时被立为胶东王。

一场即将发生的储位之争暂时被化解了,刘启想通过这个契机告诉所有的藩王们,尤其是他的那位弟弟。

好好守本分,不要有过多的非分之想。

刘荣被立为太子的诏书发到梁国。

刘武就像被一盆冷水从头淋到脚,有一言九鼎的太后帮忙,有天大的功劳支撑,没想到一纸诏书就把希望浇灭了。

梁王的失落被身边的两个宠臣看了出来,一个名叫羊胜,一个叫公孙诡,山东人氏。而正是这两个人,日后将制造大汉朝最惊天动地的案子。

两人是刘武新招募的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