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太子危机(4 / 5)

加入书签

风八面,油水很足。地方官员都不敢惹这些中央派来的大爷。武帝时,部刺史以六条问事向皇帝负责,权力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刺史权力日益增大,在东汉末年最终演化成为地方行政长官或军阀。

当然,汉初的监察机构不止御史府,丞相府内也有监察系统,地方郡国皆有独立的监察系统,只是不属于御史府管辖。

年轻的赵尧凭借着一时的聪明一跃成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有一句话讲,聪明反被聪明误。

刘邦好端端地挨声叹气,那些个元老重臣会看不出个中原因么?

赵尧这个小年轻都能看得出来,这些官场的老狐狸,也自然心知肚明,他们之所以不闻不问,是因为他们考虑得更深,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中却隐藏着极大的厉害关系,万一站错队伍,那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刘邦的本意是保赵王,保赵王不是件坏事,可问题上你保了赵王甚至替他说了话就等于得罪了吕后太子,太子是什么人?将来的国君!吕后是什么人?将来的皇太后!别看现在他们娘俩一副失势的样子,等刘邦归了天,万一这娘俩记仇,那还有得混吗?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最好当没看见,即便到时候刘邦怪罪起来,也有个托词,这是你刘邦的家事,为臣不能管!

年轻的赵尧忏悔进去了,他出了个不错的注意,他的确聪明,但他太嫩了。

富贵险中求,这是赵尧的为官理念。

这个看似巨额的奖赏其实也把赵尧推向了火炕。如果把官场比作火炉,那么越到中心区温度越高。

没有水平,即便进入到中心区,粉身碎骨也是迟早的事。

赵尧就显然还不够级别,当看炉火的人换成吕后的时候,他的好运也就到头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邦一死,吕后就开始秋后算账了,她撤了赵尧的官,夺了他的食邑,让他卷铺盖滚蛋了。

周昌虽然不乐意出差,但他之所以能得到朝廷上上下下的尊重,决不是偶然的。他的谏言往往不顾他人面子,但好就好在,他从来对事不对人。当初他在廷议中旗帜鲜明地反对把刘如意立为太子,已经很是得罪刘如意,那么对刘如意的事情,应该是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刘邦令他去保护刘如意,他却最终接受了这项任务。而且,以他的个性,必定会全心全意地保护好赵王。

这就是周昌的性格,跟他的哥哥周苛一样大义凛然,光明磊落。

尽管大臣元老们的态度出乎刘邦的意料,但刘邦却仍然没有放弃改立太子的念头,当刘邦再一次表示要廷议改立太子的时候,吕后真的急了,情急之下,她想起了当朝第一谋士张良,她赶忙派吕泽去请张良出谋划策。

张良本欲一心修道,不过问皇帝的家事,但耐不住吕泽的三叩五请,他便给吕后出了一计,而正是这一计策最终让刘邦放弃了改立太子的念头,稳住了太子的位置。

张良建议太子去请来‘商山四皓’做老师。

所谓的商山四皓,就是四个白发斑斑的老头,叫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这四个老头可不一般,不仅学富五车,而且品德高尚,在当时,属于大师级的人物,非常出名且受人推崇。

因为天下闻名,让刘邦特别的仰慕。汉朝建立后,刘邦想尽办法想把他们请到朝中做官,可这四人却婉言相拒。

然而,刘邦没有做到的事,刘盈却做到了。商山四皓在刘盈的诚恳邀请下,答应出山,做太子的宾客。

后来,刘盈的身旁就经常多出四个面色慈祥,一脸慧光,须发尽白的老人,有了这四个人,太子的形象刹那之间变得光芒万丈。在一次宫宴上,刘邦也感到了太子的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