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十八章 南亚与远东(2 / 3)

加入书签

p> 而今天这个平安夜,天知道那孩子到底在谁的**。

工作吧,只有工作才能让自己好受一点。

但是工作上的事情只比自己的女儿更让人头疼。

这些年,日本经济完全陷入了通缩的泥潭。投资不足,开工不足,流通乏力。日本经济就跟它的人口结构一样暮气沉沉。劳动力极度匮乏与高失业并存,出口严重疲软。海外市场拓展失利,能源短缺。

而隔海相望的中国正在摩拳擦掌的准备第四次产业革命。

如果不想想办法让日本走出困境的话,总有一天,日本会像一千四百多年以前,仰望唐朝那样重新仰望中国。

但是怎么办呢?像海江田彦一一样去乞求中国的施舍?对于这个选项,山口一夫明显不认同。他的眼中,海江田彦一表面上说的可怜,失去求中国施舍,但是骨子里却是打着和中国进行交换的目的。当然这一点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海江田自己也没注意到,但是山口一夫却敏锐的察觉了。

不拿筹码而仅仅去乞求的话,说明你臣服了。但是当你拿着东西去交换,说明你还在把自己摆在和对方平等的位置上。这要是能交换的来才叫奇怪呢。

这也是为什么在年轻时代,山口一夫和海江田彦一同时被称为政坛新星,而现在山口已经是官房长官,而海江田却逐渐边缘化的原因所在。

从历史角度看,山口认为日本最具活力的时代并不是80年代初,日本人在全球挥舞支票的时候。那个时候虽然风光无限,但是却埋下了后来的祸根。他所认为日本的经济上升能量最猛烈的日子,是在韩战之后。

朝鲜战争,这场一直停战,却从来都没结束的战争。最大的输家是谁不好说,但是要论赢家的话,日本绝对占一份儿。二战后,日本面临的是柯蒂斯·李梅火攻东京和原子弹轰炸后,几乎是一片白地的现实。在加上美军占领初期,实行了严酷的非军事化和工业限制。在50年代,日本国民经济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但是朝鲜战争扭转了这种情况。在美国人大量军事订单的刺激下,日本经济成功扭转了几乎崩溃的现状。而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作为美国在远东的前进基地,日本的工业开始迅速崛起,一直发展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上。

但是在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开始一蹶不振。虽然海江田彦一一派将其视为西方国家的阴谋,但山口一夫更愿意看成是苏联解体之后,日本战略地位下降造成的必然结果。

既然如此,与其去用压箱底的技术甚至自己的领土去换取中国人的可控核聚变,还不如重新构筑新的冷战体系。以现在中国强大的实力,日本只会获得比铁幕时期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和海江田彦一那种理想化的,想通过利益的交换来换取日本独立发展,甚至介入中国整合东南亚过程的思路不同。山口一夫明确的认识到,日本,早已经失去了独立发展的能力。

而眼下,正好有一个热点地区,可以用来检验一下日本作为一头经济动物,其最基本的生产能力还在不在。

山口一夫的目光落在了广阔的印度洋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战争一触即发。也许,向其中一方卖军火,是个不错的检验方式。

————————分割线————————

海江田彦一再次来到了中国,这次他学乖了,不再是以民间文化交流的面目来。而是以川崎重工,三菱电机等多家企业的顾问身份来的。上次失败之后,日本政界的态度开始向右转,继续依靠美国是个在他们看来很“保险的”的方法。在从可控核聚变的最初震撼中慢慢清醒过来之后,日本政府开始给美国人送钱,希望一起“共同”开发可控核聚变。

海江田彦一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