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他可会为宋家正名(2 / 2)
到二人身前,询问:“二位大人,裴少卿可用了汤药,如今可休息了?”值房内灯火明亮,显然,他还没睡。
“有劳姑娘挂心,不过我们大人已准备就寝,姑娘还是先回去罢。”
宋清确信自己没有听错,的确是杨文锦。
景和三十六年,父亲调任去西北,山西的巡抚百般作怪,阳奉阴违,吃空饷,冒领军功,这种种重罪,是在她和母亲去探亲时,不经意听到父亲和谢昶之间的谈话。
也不知在那之后,杨文锦是怎样的结局。
那个世界,她与裴鹤铭从未真正的认识过。
他依旧是圣上眼前的大红人,大理寺少卿,却不知是否如今日这般,同样的心中有一腔正义,疾恶如仇。
想到此处,她绞尽脑汁,脑海中迸出一丝熟悉的场景——
仲夏的上京街头,在汴州黄河决堤之后,死伤数以万计,有些有良知的商贾自发的捐献粮食棉被等物,她那时节逃课,父兄不许她出城,她无法便去找孙世安。
她是眼盲心瞎,还未认清孙世安,见孙家也张罗着准备了些车马,运送粮食,便跟着一道出城,结果在城外被大哥揪出。
上一世的那时,风轻云淡,却是人心惶惶。
车轮滚滚,泥尘喧嚣,那样嘈杂的环境中,城门处一阵惊慌,马蹄声由远而近,她记得自己挣脱不出兄长的大手,正觉委屈,听到震天的声响。
她眯眼去看,金灿灿的日光过于强烈,她根本看不清策马疾驰而过的究竟是谁。
但……依稀有人低声感慨:“果真是陛下最器重的,刚任职没多久,就接连办了好几件大案子,现在又要押送这么多银子去汴州……”
他在汴州可有发现异样?可有为无辜枉死的百姓说上一句公道话,可曾像对待徐大海一般,为那些百姓点上一盏长明灯?
若是他知晓了宋家是被冤枉的,他可会为宋家正名?
宋清想了很多,重生回来,历经数月,原本已能从容面对许多事,可她还是高估了自己,当再次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她只想冲过去问清楚。
但她只是死死的握紧了拳头,原地站了会,直到察觉梁江探究的视线,才转身往回走。
少女走的很慢,在心中细细的回想这几日发生的事,海岛的人已营救出来,待她回了上京再去子越的坟头送些吃的喝的,告知那孩子他们的冤屈,自有人替他们伸张。
眼下,她须得冷静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