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罪责落在谁的身上(2 / 2)

加入书签

结案落笔也只能是番商谋杀。

自前朝起,外商通贡多年,四方国家无论是海外还是海内皆有不得随意斩杀商贾的规矩,但随着番商越来越不服从管制,他们人多且带来许多稀奇的物件,换取大昭最有用的锦缎和瓷器茶叶等物,久而久之,这些番商甚至会鼓动沿海商户挣脱朝廷束缚,私下与他们结盟,若建立商会,更能以便宜的价格购买到货物。

朝廷无法制衡这种趋势,从年初便愈演愈烈。

伍荣靠在车上的软榻,眯眼扫向窗边的木箱,箱内是指证齐宁远的证词,厚厚的几册,包括账册和数名官员的亲笔画押,而裴鹤铭到扬州不过数日,竟连一些商贾都劝说联名告发齐宁远和程素。

有了这些,在陛sp; 而车外马背上的青年,神情如霜冷冽。

叶脩冷哼一声,暗骂:草包蠢货。

还真以为裴鹤铭会将这些证物心甘情愿的给他,车内的物件,一笔笔一张张,只怕裴鹤铭早就写了奏折送往上京。

若中途出了任何闪失,丢失了证物,罪责落在谁的身上?

大理寺少卿的便宜不是谁都能占的。

日头盛烈,出城小半日越发炎热,中途休息一次,待至傍晚行经宝应县,本以为县令会亲自接待,谁知戌时才见到易正堂。

他裤管挽的老高,一身粗布衣衫沾满污泥,发鬓微乱,手中拎着条大鲤鱼,竟是去帮着老乡挖莲藕去了。

易正堂将肥硕的鲤鱼扔给皂隶,叮嘱道:“晚上熬鱼汤,最好是熬的浓白的汤,浇点麻油……”说的皂隶馋得流口水。

衙门前停着数辆马车,伍荣蹙眉,拂袖便要离开。

叶脩却同易正堂拱手:“易县令,叨扰您实在抱歉,只是天色渐黑,附近也无驿站和客栈,只得来此处。”

宝应县始终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也与齐宁远有关,朝廷拨下来的建设房屋修路的款项,到了扬州,层层克扣,送到易正堂手上的已经所剩无几。

易正堂性子刚正,在知府门外闹过几次,次次都要进大牢,关上一段日子再放出来。

现下局势一变,扬州新任知府和布政使司以及督抚只怕不久之后也要走马上任。

对易正堂来说是喜事一桩。

他虽不耐锦衣卫,可该做的虚礼还是要做:“哪里哪里,不叨扰,只要几位大人莫要嫌弃衙门里吃食寒酸便好。”

叶脩淡然一笑,将绣春刀扣好,上前帮他拾起地上散落的莲蓬和莲藕。

其余千百户见状,也纷纷上前帮忙。

晚膳果真是大盅鲜美鱼汤,另有些时兴的蔬菜,满桌除了鱼肉鱼汤,再没有其他的珍馐。

伍荣动了几下筷子,便起身回了衙门居室,但因室内简陋,房顶缺了几块瓦,躺下便能看到几颗闪烁的星子。

实在是晦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