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手抄经文(贺礼)(2 / 3)
不想与靖安王妃同处一室,几乎是飞快的行了礼,得了皇后点头便迈出偏殿,行经靖安王妃,依旧冷面肃容的见安。
宫灯明亮,映着青年与裴宗耀几分相似的面容。
徐郗慧嗫喏下,终是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定定的看着青年拾阶而下的挺阔背影,不由发了会子怔。
还是张内侍提醒才回了神。
她与皇后多年不见,平日也只是书信往来,许多话憋在心中不吐不快,可当真面对姐姐时,徐郗慧又觉得那些话全成了不足为旁人道的隐晦事情。
“这些年过的好吗?靖安王待你如何?怎的只你一人来了,成安呢?”
成安乃徐郗慧独女。
“路上便不舒服,到了上京就睡的天昏地暗,待明日让她好好给娘娘弹首曲子贺礼,”徐郗慧说着,眉尖一蹙,看向那精致匣子内的手抄经文,愧疚道:“若不是臣妇当年混账,娘娘也不用太过自责。”
皇后微微一笑:“不,我诚心礼佛,除了为子容的母亲,更是为了父亲和哥哥们。”
景和十一年,已在她心里生根发芽,被愧疚浇灌成了参天大树,她心底虽不信父兄会陷陛下于危险,可事实已然发生,错误无法补救。
唯有面对佛祖时,才能心中得一分安宁。
另一头,景顺帝则望着殿门,眸光一动,吩咐陈瑞摆驾回乾清宫。
“陛下还未用膳呢,奴婢着御膳房送去养心殿?”
陈瑞搭手扶着皇帝,他陪着皇帝几十年,没得敢说能十拿九稳的揣摩出圣意,但至少折半是有的。
靖安王妃是戌时才到上京,原本不可入宫,是皇后思妹心切,陛下才开恩许,恰好碰到裴大人入宫,两厢若撞在一起难免气氛尴尬,倒不如避开。
景顺帝淡淡嗯了下,宫灯忽闪间映着他依旧硬朗的身形,背脊笔挺,一如当年那般英武。
……
东宫
日前各处四品以上的官员皆由鸿胪寺按照拟定的名单送了帖子,但独有宋家说是说是祖籍亲眷身体抱恙,宋清早已乘船赶回祖籍。
刘诩自然知晓原委,什么回去探病,他并不信。
若不是因为他多问几句,宋钰怎么会急匆匆的把妹妹送走躲避。
宋家胆子不小。
连泼天的富贵都拒之不要,也不知是当真瞧上了裴鹤铭还是觉得做东宫侧妃委屈了。
正想着,外殿的内侍官拢着袖子入内,跪伏着道:“殿下,方才坤宁宫外值守的小太监来报信,说是裴鹤铭去了殿内,与陛下说了会子话,现下已匆匆走了,看那神色,似是有十万火急的事。”
“今日可是皇姑母要来?”刘诩问。
内侍回道:“坤宁宫的张内侍去接的,估摸再有半刻便要到了。”
刘诩道:“去请周先生来。”
不多时,周昌有礼作揖,言语端的是温和儒雅,又听太子说那裴鹤铭面见皇帝,略一沉思回道:“殿下不必草木皆兵,大理寺每日案件上百,摘出来几件要紧的也是正常,不过殿下只管放心,裴家那边,臣早就着人去盯着,若裴家有什么动作,东宫这边也好早做应对,但……”周昌顿了顿。
刘诩不耐他说一半掖一半,径直道:“但说无妨。”
“与其把他视作敌人,倒不如想着怎么纳为己用,殿下一直想将宋家收入麾下,宋炎不是个好相与的,那裴鹤铭便更不好相与,倒不如请旨赐婚,把人归于东宫。”
刘诩当即摇头:“母后待他极好,从不会勉强他,若裴子容不想,就是强压着他去成亲也是不能的。”
周昌却笑的诡侧:“他不近女色,那就让他近女色。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