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扬州知府(1 / 2)

加入书签

梁江看向裴鹤铭:“如果真是徐家的人,他们这么做,为了什么,平白的耽搁时间不说,盗贼都出城了他们还在这儿瞎转悠。”

日上三竿,街上行人渐渐多起来,上京的巷子四通八达,看似弯绕实际内有乾坤,这一处看着是尽头,但偏偏拐个弯又是条宽敞大路。

他们三人走入条狭长巷子,耳边能听到人声,却瞧不到人影。

待快走到尽头时,听到裴鹤铭低声道:“为了什么?”

徐家动机诡异,丢了东西非但没有急着找盗贼,反而跟着锦衣卫的人满城跑。

徐达是真的在乎那几箱云烟锦吗?

未必吧。

方才梁河拿着装着绣品的包裹,徐家那个家丁眼都直了,恨不得上前去抢,可见他们满城去客栈酒楼的原因许就是为了这东西。

可半成绣品和一副画卷,并不能揭露真相,关键还在于崔子越,只要他愿意“道”出首尾。

而至于叶脩为何要出无用功,他不想深究。

此时赵尤春已是头昏脑涨,在看到大理寺那个吏从手里的包裹时,整个人如坠冰窖,他艰难的动了动双足,清了清嗓子同叶脩道:“叶抚使,草民这破落身子走远了路就撑不住。”

言下之意,后面便跑不动了。

叶脩笑:“既如此,那你就回吧。”

他冷眼看着赵尤春。

谁也不知,此时的行馆内,丞使和吏从全部押进一处房内,口径出奇的统一,便是从未见过有人私下出入行馆,更不要说带着三箱锦缎离开。

树大招风,目标太大,总会有人看到。

所以言外之意就是东西还在馆内,且被人为隐藏,当千户将此消息告知叶脩时,赵尤春已带着家丁离开。

同顺楼里,叶脩正慢条斯理的吃着早膳,听此,瓷勺轻轻碰了下碗边,发出脆响。

他眼皮都未抬,嗤笑一声。

“徐达的家丁说的话和那些吏从一般,倒像是一张嘴出来的,行馆里只有徐家和沈家的贺礼,在户部还未统计前,礼单随时都有可能更改,会不会,徐达并没有撒谎,是沈家动的手脚。”千户猜测道。

叶脩指头点了点桌面:“沈峥的女儿,不过双九年华,掌得家中生意多年,依沈家在扬州的名望,与徐家不相上下,你觉得区区三箱的云烟锦值得她在行馆动手?便是挟私带怨,在半道上一把火烧了徐达的贺礼不是更省事,你再去盯着礼部和户部两边。”

“那裴鹤铭也来了这处酒楼,难不成也是因为这事。”

“他是隔岸观火呢,”叶脩笑了笑:“赵尤春只怕吓破了胆,我好奇的是,他借助锦衣卫,想找什么。”

他起身,去了柜台直接丢了吊铜钱。

一日之内,赚了两波烫手钱,同顺楼的伙计活到这般大也算是头回见。

已经是七月初,上京渐渐热起来,到了晌午日头正中时,已能算上炙烈了。

宋清带着护卫去了翠玉坊,找了那位专门做玉石打磨的老师傅,早前她见过梁臻手里的玉坠,当真做的精致,她将图纸递给老师傅。

“劳您按照这个样子打一支玉簪,”付了定金,挑了块上等的玉石,她只一个要求,便是定要极其相似。

老师傅也爽快,敲定了所需的纹饰和细节直接应了五日内便能做好。

隔着细纱帷帽,她声色清透的道了谢,转身出了玉坊,午后学堂并无课业,她不急着回府差张礼转去东华门想买些东西。

待至不久之后,事已办妥马车方驶入通往衙署的大道,迎面看到几名衙吏惊惶的跑过来。

彼时,宋清正坐在车内看书,马车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