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戚继光=岳飞?(2 / 3)

加入书签

勇无双的象征,更是千古奇冤的代名词!

朱元璋的胸膛剧烈起伏,仿佛被无形的怒火灼烧着。

他死死盯着天幕,那里光影变幻,已然切到了浙江沿海。

倭寇狰狞的面孔在村镇中烧杀抢掠,明军官兵如潮水般溃退,被几个手持长矛的倭寇追得满山乱跑,丑态百出。

直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戚继光,引弓搭箭,弦响之处,三个倭酋应声而倒,才堪堪止住颓势。

“看到了吗?啊?!”朱元璋的声音因激愤而嘶哑,他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架砚台乱跳,

“倭寇小丑,竟能驱我数万王师如驱猪羊!这嘉靖朝,烂到了根子上!那龙椅上坐的是个什么玩意儿?比那临安城里的赵构小儿又能强几分?!”

他眼中凶光毕露,仿佛要穿透天幕,将那个几百年后的不肖子孙揪出来撕碎,“还有那个严嵩!天幕之前提过,权倾朝野的奸相!这不就是活脱脱又一个秦桧吗?!”

他来回踱步,靴子重重踩在碎裂的玉镇纸残片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咱的大明!”他猛地停住,声音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愤和一种近乎耻辱的担忧,

“咱的大明,难道也要出一个屈死风波亭的岳少保?!夺门之变,于谦那娃子的血还没干透,坟头草还没长高!西湖边上埋一个于谦不够,难道还要再埋一个戚继光?!”

“啪!”又是一声闷响,老朱的拳头狠狠砸在盘龙金柱上,震得整个大殿似乎都晃了晃。

一股冰冷刺骨的恐惧,随着皇帝的话语,悄然爬上每一个大臣的脊梁。

朱元璋那句“又一个秦桧”的怒吼,像淬了毒的冰锥,狠狠扎进了奉天殿文官集团的心窝。

老迈的大学士刘三吾,须发皆白,此刻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激得他浑身一哆嗦,差点站立不稳。

他身旁的几位六部堂官,更是面无人色,额角冷汗涔涔而下。

秦桧!这顶遗臭万年的帽子,哪个文臣不怕?

天幕预示的未来里,嘉靖朝出了个严嵩,位极人臣,却是个遗臭万年的大奸!这口跨越时空的黑锅,会不会……会不会牵连到洪武朝的他们身上?

“陛下!”一个御史实在承受不住这无形的压力,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臣等惶恐!后世奸佞,绝非吾等所愿啊!陛下明鉴,臣等一片丹心……”

他这一跪,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文臣,告罪声、表忠声、惶恐的辩解声响成一片。

“丹心?”朱元璋猛地转过身,眼神锐利如刀,扫过地上黑压压一片的臣子,嘴角扯出一个极其冰冷的弧度,

“咱现在要看的,是那戚继光的命!是咱老朱家的脸面!”

他不再看那些磕头的文臣,目光重新投向天幕,仿佛要穿透那冰冷的光屏,看清戚继光最终的结局。整个大殿只剩下文官们压抑的抽气和皇帝粗重的喘息。

与此同时,距离应天府千里之遥的湖北安陆卫所。

卫指挥使戚祥的官署内,气氛同样凝重。虽然听不见应天城奉天殿里的咆哮,但那天幕上变换的画面和传递的信息,已足够让这位久历沙场、心思敏锐的卫所主官感到心惊肉跳。

他本是满心激荡地看着天幕上那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年轻后辈——戚继光。

看着他整肃军纪,铁面无私地责罚舅父,又于私礼周全地赔罪,那份治军的魄力和处事的智慧,让戚祥忍不住拍案叫绝:“好!好小子!有担当!是我戚家的种!”

他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自豪光芒,仿佛看到了戚家武脉在未来的辉煌延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