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功过赏罚:洪武三十五年(2 / 3)

加入书签

文书。

旧文书上朱红的“建文四年”印记被粗暴地划掉,旁边赫然批注着刺目的“洪武三十五年”!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硬生生地将历史长河中“建文”这四年时光挖去,粗暴地缝合在“洪武”的年号之后。

似乎这么一改,那个坐在龙椅上四年的侄儿朱允炆,连同他的王朝,就从未在这世上存在过。

而他朱棣的皇位,是直接从父亲朱元璋手里“继承”下来的!

奉天殿前广场,死寂。

绝对的死寂。

勋贵、文臣、武将……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张着嘴,瞪着眼,直勾勾地盯着天幕上那“洪武三十五年”几个大字。

空气仿佛凝固了,连呼吸声都微弱下去。

“嘶……”

不知过了多久,才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打破了这诡异的寂静。紧接着,如同冷水滴入滚油,整个广场“轰”地一声炸开了锅!

“这……这……” 一个老翰林指着天幕,手指哆嗦得如同秋风中的枯叶,半天憋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最终只化作一声长长的、带着无尽荒谬感的叹息,“指鹿为马……莫过于此!莫过于此啊!”

“高!实在是高!” 永昌侯蓝玉抱着膀子,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近乎惊悚的佩服,对着冯胜低声说道,“抹得干干净净!连根毛都不剩!这他娘的比直接抢龙椅还狠!以后史书上怎么写?洪武爷直接传位给老四?建文是谁?不认识!”

宋国公冯胜也是嘴角抽搐,浑浊的老眼里精光爆闪:“抹掉四年!凭空接上洪武……这心思,这手段……啧啧,燕王殿下,真乃‘大才’!” 他把“大才”二字咬得极重,充满了讽刺。

文官堆里更是议论纷纷,有摇头叹息世风日下、礼崩乐坏的,有瞠目结舌觉得匪夷所思的,更有少数心思活络的,已经在暗自琢磨这种“神操作”背后蕴含的“政治智慧”了。

奉天殿内,气氛同样诡异。

龙椅之上,朱元璋看着天幕上儿子那一系列“神操作”,尤其是看到“洪武三十五年”那几个字时,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上,先是愕然,随即嘴角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抽动。他猛地一拍御案!

“砰!”

巨大的声响让侍立的太子朱标、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等人心头都是一跳。

只见老皇帝身体前倾,指着天幕上正在孝陵前“痛哭流涕”的朱棣,声音洪亮,带着一种气极反笑、恨铁不成钢却又夹杂着一丝荒诞欣赏的复杂情绪,破口骂道:

“好你个老四!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才! 抹年号?改历史?拜咱的坟头哭两声就算咱传位给你了?你咋不干脆对天下人说,是你老子我朱元璋半夜从孝陵里自个儿爬出来,亲手把龙袍披你身上,亲口告诉你:‘老四啊,这位置归你了!’ 啊?!那多省事!多痛快!连演戏都省了!”

老朱这石破天惊、极度“形象生动”的毒舌吐槽,如同一个无形的笑穴开关!

“噗……咳咳咳!” 侍立在他身侧的太子朱标第一个没绷住,猛地低头,用袖子死死捂住嘴,肩膀剧烈地抖动起来,憋得满脸通红,眼泪都快出来了。

“嗬……嗬……” 旁边的韩国公李善长,这位老成持重的开国文臣之首,此刻也是老脸涨红,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喉咙里发出压抑不住的、如同老旧风箱漏气般的怪异声响,他拼命地想要维持严肃,结果反而显得更加滑稽。

魏国公徐达,这位一向以沉稳如山著称的大将军,此刻也是嘴角疯狂上扬,又被他用强大的意志力死死压住,导致脸上的肌肉呈现出一种极其古怪的扭曲状态,只能死死盯着自己脚下的金砖,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