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夹河之战:李文忠的赞叹(2 / 3)

加入书签

/p>

他脸上的郁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粹的、属于沙场宿将的激赏!

“好!好一个燕王殿下!”李文忠忍不住拊掌赞叹,声音洪亮,引得周围勋贵纷纷侧目。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天幕上朱棣乘风挥军的身影,对坐在他身侧、一直沉默观战的魏国公徐达(朱棣岳父)由衷说道:

“魏国公!在下今日,最佩服您这位贤婿的,便是这一点!”

他伸手指向天幕,“临阵机变,学习之快,当真骇人!更难得是这份眼光与决断!您看,名将之资,并非在于每一战都能料敌先机、稳操胜券,那非人力所能及。”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深深的感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或许是对自己那不成器儿子的):

“真正的名将,是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局中,敏锐地抓住那一点稍纵即逝的胜算!哪怕这胜算只有一分,甚至只是老天爷赏脸刮来的一阵风!他就能将这‘一分胜算’,死死攥在手里,不计代价,全力将其打成十分胜局!此等胆魄、眼光与决断,方为克敌制胜之本!殿下……深谙此道啊!”

李文忠这番话,发自肺腑,掷地有声。周围的勋贵们,如冯胜、傅友德等,闻言皆是缓缓点头,深以为然。

抛开立场不谈,朱棣在夹河之战的表现,尤其是捕捉和利用战机的能力,确实展现出了超一流的军事素养。

“曹国公慧眼如炬,看得透彻!”

“是啊,南军空有雄兵,主将(盛庸)也算能战,奈何……”

“奈何摊上那么个束手束脚的朝廷!纵有十分力,也只能使出三分!”

“依我看呐,这靖难之役,燕王最终能赢,怕真不是他有多强,”

一位老侯爷捋着胡须,压低了声音,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想法。

“实在是……建文朝廷太不成器!自毁长城啊!”

此言一出,周围一片心有戚戚焉的附和。天幕展示的建文君臣一系列骚操作,早已让这些开国勋贵们对其彻底失去了信心。

徐达端坐一旁,听着众人议论,尤其是李文忠对女婿的赞叹,脸上依旧平静无波,只是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地望向天幕,谁也猜不透这位大明军神此刻心中所想。

---

江西,分宜县。

那方被府吏“关照”着的小院,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将至。

黄湜(黄子澄)枯坐在冰冷的石凳上,面前石桌上放着的粗陶茶盏早已凉透。

他死死盯着天幕上盛庸大军在风沙中崩溃、狼狈退往德州的画面,看着那行宣告夹河之战结束、燕军重掌优势的字幕,最后定格在建文帝再次“罢免”齐泰、黄子澄并将其“谪出京城募兵”的消息上。

“砰!”

黄湜猛地一拳砸在石桌上!凉透的茶水溅出,沾湿了他的袖袍,他却浑然不觉!

胸中的愤懑、绝望和对建文帝优柔寡断、首鼠两端的鄙夷,如同火山般喷发出来!

“蠢材!竖子不足与谋!!”他对着天幕上那个未来“自己”被谪出的身影,嘶声怒吼,仿佛在怒其不争,“都到这个时候了!还玩这套掩耳盗铃的把戏?!‘罢免’?‘谪出’?还暗中募兵?哈!骗鬼呢!骗得了天下悠悠众口吗?骗得了那虎视眈眈的燕逆吗?!”

他站起身,在狭小的院子里焦躁地踱步,如同困兽:

“眼下该做什么?啊?!盛庸新败,士气已堕!燕逆锋芒正盛!此时就该当机立断,彻底改变方略!”

黄湜猛地停下脚步,眼神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决绝,对着虚空中的建文帝厉声喝道:

“第一!严令盛庸!放弃主动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