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资金困难 捧杀 收购(1 / 9)
一九九三年一月七日。
哈工大苇子沟校区,食堂小包间内。
王多鱼、康裕民、刘德本等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话题正是关于目前东北国有企业改革这件事。
其实就是要挽救这些国有企业。
避免海量工人下岗,造成更大的乱子。
康裕民作为冰城一把手,现在他有机会更进一步。
上面也已经跟他说过了。
但能不能真正跨过去,他自己也不好说。
那么眼下解决东北国有企业改革这件事。
将会成为他最重要的晋升阶梯。
“多鱼,你也知道以前的冰城.”康裕民表情苦涩地说道。
几年前,也就是八十年代末。
提起东北,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往往是烟冲林立、机器轰鸣的工业盛景。
这片土地承载着新中国工业化的重任。
外号:共和国的长子!
数以千记的国有企业在东北扎根,鞍山钢铁、大连造船厂、冰城电机厂等工业巨头的名号响彻全国。
九十年代之前的东北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国家队重工业的倾斜政策使得整个东北地区获得了大量的资源支持。
工人们不仅拥有稳定的工作岗位。
还享受着‘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福利保障。
住房分配制度确保每个工人家庭都有住处。
企业内部医院提高全面医疗服务。
职工子弟学校保障下一代教育问题。
每年的带薪休假和疗养制度让工人们感受到国家的关怀。
但是现在,这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
“多鱼,我们都知道你有很多奇思妙想,每次遇到困境也都可以顺利解决。”
康裕民的语气中带着哀求,沉声道:
“眼下冰城的国有企业都将迎来剧烈震荡,或许我们冰城的荣耀将不复存在.”
“作为家乡人,我希望多鱼你可以帮帮忙”
刘德本、吕恭良、韩绝等人默默吃饭,赵国斌和林润哲他们则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王多鱼看到。
显然,他们已经把王多鱼当成救苦救难的菩萨。
“老康,你认为我应该怎么办我能解决你说的这些问题吗”
王多鱼直接摇头:
“关于国有企业的现状,说实话,我也略有耳闻,但这是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不改革肯定不行!”
为什么一定要改革
最直白简单的一句话,那就是供大于求。
其他原因则是国有企业在设备、管理、效率等方面难以抗衡外资和民营企业,还有就是冗余问题。
在东北有一个非常兴盛的一种现象:泡澡文化!
前几年的时候,王多鱼还去过冰城锅炉厂。
他当时翻看过一九八八年的会议记要:本厂现有澡堂管理员32人,相当于日本同规模工厂后勤人员总数。
这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之一。
臃肿的编制背后,是计划经济特有的生存逻辑。
比如在沈阳某工厂内,到了现如今的九十年代,居然还保留着1958年组建的诗歌创作组。
好家伙!
王多鱼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也投稿发表过几本小说,比如《雪城》、《大国崛起》等。
但他好歹是创作过这样的文字。
然而沈阳那个工厂内的诗歌创作组,有什么相对拿得出手的诗歌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