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刘晓俪哭晕过去了(7 / 9)

加入书签

> 他之所以要写这篇论文,原因有很简单,因为它可以准确且快速地计算出亚燃冲压发动机的非稳态条件下的推力,并且在进行亚燃冲压发动机总体设计时,能够缩短总体设计人员的设计迭代周期,并指导部件设计人员进行详细设计。

尽管王多鱼在前年的时候就已经拿出了这一款发动机的详细设计图纸,但从设计到落地,那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

如果王多鱼设计出来的图纸,可以直接变成实物,那岂不是不需要其他技术人员,直接要设计师就可以了

肯定不是啊。

拿之前的高温合金来举例,这样一款材料的参数要求确实已经出来了,但问题是,红星钢铁厂一定可以造出来么

就算研制出来,那么它的参数就一定符合发动机设计要求么

所有这些都需要在有了实物之后,再进行测试。

并且,发动机零部件在组装之后也还需要进行很多项测试,毕竟焊接方式也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一旦有什么差池,还得重新来。

另外一方面,在设计图纸出来之后,并不是说就一直不用更改,相反会需要一直更改。

只因为每个科研单位,都不一定能够按照王多鱼最初设计的图纸来进行研制生产,毕竟他们的技术条件和实力有限。

再举个例子,学神在解答一道数学题时遇到了困难,或许王多鱼只需要列出两个步骤,那么学霸也就听懂了。

但如果是学霸,那么王多鱼可能就需要将解题步骤再进行拆分,比如十个步骤,甚至是十五个步骤,他们才有可能听懂。

可如果是学渣呢

或许王多鱼将步骤拆分到没办法拆分了,他们也依然听不懂,因为他们能够看得懂前面几个步骤,但是等他们看到后面的步骤之后,或许又忘记了前面的步骤。

于是他们就有可能一直在这里打转,反而更加难以明白。

参与亚燃冲压发动机研发项目的技术团队,都是哈工大的教师或者学生,他们当中有天才也有普通人。

每个人天赋不一样,所以王多鱼能怎么办

他只能够将这款发动机的设计图纸,逐一逐一地进行拆分,将步骤拆分到他们可以理解的地步。

这就是为什么他需要写这么多篇论文的原因。

叮叮!

就在王多鱼差不多快要写完的时候,办公桌的电话响了起来。

是郑宝印打过来的电话,说是他已经回到冰城了,今天晚上要到王多鱼家聚一聚。

“行吧,那你过来咯,建超他在不在哦,那就喊上他,你们一起过来。”

“好的舅舅,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王多鱼笑了笑,低头继续干活。

很快,他就完成了这篇论文,只可惜这篇论文是不能发表的,而且还得严格限制被人看到,越少人知道越好。

什么论文能够被人看到,什么论文不能被人看到,王多鱼当然非常清楚。

把论文放好之后,王多鱼站在书架前,看着已经积灰了一段时间的几何朗兰兹猜想第二篇论文,不由将它抽了出来。

下班的时候,他就带上这篇论文,然后交给了苏正淮:

“小苏,你帮我把这份论文交给怀尔斯,他知道应该怎么办.”

“教授,你又写了一篇论文还是几何朗兰兹猜想的论文”

苏正淮接过来之后,看了一眼论文题目,顿时惊呼道。

说实话,他很想问一问王多鱼,他是不是永远都没有灵感枯竭的时候呀

那可是几何朗兰兹猜想啊,丘成桐、约翰米尔诺、查尔斯费夫曼、罗伯特朗兰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