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一千万人民币,小金库(3 / 9)
> “我可以帮你们提交上去,但上面领导怎么说,就不是我能够插手的事情了。”
此话一出,李瑞顿时大喜,连忙道谢。
只要能够提交上去,那么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一千万人民币并不是一笔小钱。
甭看今年国家投资了上千个重大型项目,从国外进口四十六亿美金的技术设备,全年财政赤字高达一百七十点六亿人民币。
要知道,去年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是一千一百三十二亿人民币,但上海宝钢项目就要投资三百亿人民币。
这个项目根本就不是此时的我们能够担负得起的项目。
没钱怎么办
我们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开动银行印钞机,在今年我们直接增加了五十亿人民币的供应量。
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上千个国家中大型项目当中,就算平均每个项目只需要一千万元人民币,这也是需要上百亿人民币呀。
但是上海宝钢就需要投资三百亿人民币了,虽然不是一年就要拿出这么多钱,但就算只拿出五十亿元,这也非常多了呀。
所以,哈工大申请一个一千万人民币的电动自行车企业项目,当然不是七机部就可以决定的了。
然而,七机部是哈工大的直属上级部门,李瑞总不能越过七机部,直接跟上面申请吧
这种职场大忌,肯定不是李瑞这个老油条能够干得出来的事情。
如果连方礼和这位七机部领导都不支持哈工大的这个电动自行车项目,上面怎么可能会同意呢
因此,只需要方礼和提交上去,那么上面的领导自然会确定要不要投资。
虽然现在申请已经来不及了,但王多鱼知道,我们国家明年还会继续投资一千一百多个项目。
今年的上千个项目和明年的一千一百多个项目,总共两千两百个项目左右,如果全部建成,除去之前投资的金额之外,还需要投资一千三百亿人民币。
这就是改革开放之下,我们在这一两年投入到市场当中的资金,那是近三千亿人民币的庞大资金体量。
在李瑞、章纪川、范宝江等人等待上面领导的审批时,王多鱼也已经接到了京城这边的通知。
陈省身让他来京城这边,他没有拒绝,一是他也有些时日没见自己媳妇了,二是他需要去一趟《京城文艺》将那些读者来信给拿走。
之所以是这样,那是因为《雪城第四卷》在七月份上市之后,又引起了读者们的强烈关注,导致读者来信再次暴增。
《雪城》这本小说几乎就是在叙说大家的现实生活,从七七年开始的知青返城大潮,再到现在的七九年九月份,很多已经回到城里的知青们,大部分都在苦苦挣扎。
按理说,今年国家已经设立了上千个中大型项目,肯定需要非常多的工作岗位。
但是一个工厂,撑死了也就是上万人,大几万人的项目,当然没几个。
大部分项目,类似咸阳显像管厂,这个项目只需要几百人罢了。
上千个项目当中,也就是需要上百万人左右,并不会很多。
然而,仅仅只是一个京城,目前的返城知青足足有四十多万人,上海也有三十多万名知青。
不提其他数据,仅说七七和七八这两年的高考人数,分别五百七十万和六百一十万,被录取的大学生也就是二十七万和四十万。
这两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应该是大部分重迭,按照六百万来计算,那么被录取了四十万,也还剩余五百六十万。
在五百六十万高考生当中,就算有五十万被那上千个项目给招聘了,也还有五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