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丘成桐的夸赞,论文审核需要咨询(3 / 4)
老师陈省身。
因为这件事影响非常大,意义非凡。
陈省身听完之后,沉默半晌,突然问道:
“小桐你多久没回家了”
坐在另一边的丘成桐很奇怪,应道:“老师,我今天早上刚从家里出来啊.”
“我不是说你在美国的家,我是说你在港岛的家.”
丘成桐自从一九六九年获得港岛中文大学教授的推荐,前往伯克利分校深造,拜师陈省身以来,基本上就待在美国这边了。
快十年的时间,回港岛的次数屈指可数。
被老师这么一问,丘成桐顿时错愕不已,就在这个时候,他又感慨了一句:
“或许我们应该回一趟家了!”
这一次,丘成桐听明白了,他老师口中的家,怕不是港岛,而是大陆。
陈省身在一九四九年的时候,由于中央研究院迁往宝岛,所以他应当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奥本海默之邀,举家迁往美国,至今已有二十九年。
今年,陈省身已经六十七岁了,尽管他身子骨还算硬朗,但如果再不回去,或许这辈子都未必有机会了。
几天之后,一架飞机从洛杉矶起飞,陈省身和丘成桐师徒两人乘坐飞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港岛。
回到了港岛,虽然不是故土,但陈省身也很开心,毕竟身边都是讲广东话、普通话的黄种人。
霍英东派人来接机,并且亲自招待陈省身师徒俩人。
宴会中间,丘成桐好奇地询问起了两个月前问他要专业期刊的那件事,霍英东原本还想隐瞒一下,但目光扫过陈省身的时候,他忽然就坦白了。
当得知是华润公司的杨宗礼提出的要求,丘成桐恍然大悟:
“我当初就应该猜到了这一点,难怪冰城哈工大那边居然有人能够写出这样的论文.”
此话一出,霍英东顿时惊喜地追问,丘成桐没有隐瞒,当即便将这件事给坦白了。
“丘生,你的意思是说,哈工大有人给《数学年刊》投稿了一篇论文,并且这篇论文已经发表了,对么”
霍英东很激动,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尽管他不懂数学,但他投资了丘成桐,加上上次杨宗礼主动提出收集国外数学期刊的要求,他就主动去关注数学相关消息。
何况,从一九四九到现在的一九七八,大陆那边是什么情况,霍英东岂能不知道
现如今,从杨宗礼等人的口中,霍英东也大概了解到,对岸那边要开放了。
并且十月初的时候,北大校长周培源已经去了一趟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分校访问。
种种迹象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霍英东自然十分清楚,所以现在需要的是在国际上能够发出声音,增加更多的影响力。
哈工大那边有人给美国《数学年刊》投稿,并且还顺利发表了论文,这件事的意义当然不一样。
丘成桐是联合审稿员之一,这件事的真实性已经毋庸置疑,并且霍英东还听对方说,《数学年刊》主编还亲自给卡特詹姆斯打电话确认过了。
既然如此,这件事当然特事特办了。
就因为一篇论文,《数学年刊》还特意安排了特刊,排面直接拉满。
更让霍英东高兴的是,这篇论文在数学界的地位很高,非要举个例子作为参考的话,那么十二年前拿到菲尔兹奖的斯梅尔教授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霍英东是行外人,当然不懂什么叫四维庞加莱猜想,但丘成桐稍微普及一下菲尔兹奖的地位,以及斯梅尔教授的身份,前者也就明白了。
当天晚上,送走陈省身师徒之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