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鲍峰协助汪富贵在北京办金凤工艺品厂(2 / 4)
世俗打扰。可后来的局面变得他都难以控制了。
江南梅雨时节,歙县北大徽学研究院分院的院子里,只听到雨声。这里就是汪富贵表哥之前开的民宿,他让表哥回去跟表嫂团圆,按月给他们租金,还从北大徽学歙县分院的经营中给他们分红。这样,表哥一家的日子过得好多了,孩子们都考上了大学。
但汪富贵很少亲自去歙县的分院,他不想回忆在那里,那个潮湿的、有些阴冷的早晨,和小芹一起去挖笋,小芹说出让他难以接受的绝情的话。
也是在歙县,在歙县医院,金凤带着那么多好吃喝去看他,给他洗衣服。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对金凤是不是太严厉了?
他一直让李茂才师傅在那里,李茂才就是歙县本地人,有他在那里汪富贵很放心。他知道有难度,但还是跟李茂才多次强调,要培养接班人。
研究院二楼的雕花窗半开着,李茂才推着祖传的平口凿,在黄杨木料上刻出第五朵山茶花。木屑簌簌地落在青砖地上,混着雨丝浸润的潮气,在他脚边堆成小小的丘壑。
“李师傅,”玻璃门被推开的同时,响起一阵清脆的风铃声。
苏晓拎着还在滴水的透明雨伞进来,运动鞋在木地板上踩出湿漉漉的脚印。
“您怎么还在做镇纸?不是说好这周要出十二生肖盲盒样品吗?”苏晓的语气里是不满和埋怨。
苏晓是汪富贵聘请的科技辅助创作团队的负责人,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交互设计硕士。创作过国潮品牌AR手杖,发表过流量过亿的论文,自恃对互联网营销很精通。
李茂才推凿子的手顿了顿,凿子在花瓣边缘洇开一道浅痕。他摘下老花镜,露出眼角刀刻般的皱纹。
“盲盒?就是那些装在塑料壳里的小玩意?”老人嘴角是一丝轻蔑。
工作台上方悬着的钨丝灯泡微微摇晃,在他深褐色的瞳孔里投下细碎的光。
“苏组长,木雕要顺着纹理走刀,急不得。”李师傅讲话也是有板有眼。
苏晓把平板电脑拍在堆满锉刀的工作台上,屏幕亮起刺眼的白光。
“研究院今年要完成两百万的创收指标,您知道现在直播间里最火的是什么?是能放在掌心把玩的文创产品。”苏晓坚信数据最有说服力。
苏晓用食指划动页面,五颜六色的卡通木雕在指间旋转。
“用数控机床雕刻,一天能出三十件。上月景德镇的青花瓷盲盒单场卖了三万单。”苏晓说着停止了划动的手指,抬眼看着李茂才。
雨声忽然大起来,敲得瓦当叮咚作响。李茂才摸出老怀表,表盖上镶着的碎瓷片泛着青白的和光,那是他太爷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带回来的奖章残片。透过半掩的花窗,他望着窗外黛色屋檐下滑落的雨帘-------
“我十六岁跟着父亲学雕花床,开料要选立冬后砍的楠木,阴干三年才能动刀,现在你们要用机器?”李茂才声音低沉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老怀表的齿轮发出轻微的咔嚓声,像在为他叹息。
李茂才用三个月的时间雕完“兰亭雅集”的笔筒,同一时间苏晓的团队已经通过3D建模做出十二生肖的数字化模型,直播间的弹幕每天都在刷“求量产”,但李茂才老人坚持每件作品都要手工打磨七遍。
这天,李茂才一推开工作室的门,就看见苏晓和他那一帮小青年,正用丙烯颜料给他的木雕上色。
老人踉跄着扑到工作台上,声音颤抖着:“你们,亵渎艺术。”
熬了一宿的一群年轻人,几十双眼睛迷茫地看着这位老匠人。
“我们李家的桐油罩漆传了七代人,你们就用这些化学颜料-----”李茂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