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程朱理学朱熹是真圣人还是伪君子(1 / 2)

加入书签

【北宋时期的儒家开创了两个全新的学派:理学和心学。

【心学,其开创者为陆九渊。

后来,王阳明继承并展了这一学派,因此又被称为陆王心学。

【陆九渊认为,宇宙的本源在于理,这个理即为事物的本质和原理。

不同的人看待事物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个体解读事物也有着不同的角度,这就叫“心即理”

【与此相反,理学即程朱理学,其代表人物为二程和朱熹。

【在朱熹看来,宇宙的本源也是理,比如说太阳的东升西落、河水的从高向低。

但这种理属于天地规则,不会因人的好恶而改变,这即是“天理”

【心学主张通过知行合一来改变个体的内心想法,以探寻事物的本源;而理学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研究具体事物来达到这一目的。

【北宋儒学融合了佛、道以及先秦儒家、墨家的思想,实现了较大的跨越。

心学派演化为哲学思想,而理学派则蕴含了科学观念。

【另外,在程朱理学中还有这么一条重要思想,叫做“存天理,去人欲”

,其实也就是老庄学派的清净无为,顺应天道。

【天理指的是自然规则,而人欲则指的是过分的。

【这种主要存在于世家大族、贵族豪门和王侯将相之中。

【因此,朱熹最终遭到了宋朝贵族的构陷,郁郁而终。

【令人惊讶的是,朱熹去世后不久,新上任的宋理宗直接将他为《大学》、《中庸》、《论语》以及《孟子》做的注释合并成为了四书,并且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既然理学是一种进步,并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为什么在后世还会变成禁锢百姓思想的工具呢?】

【答案是当皇权和既得利益者垄断了学说的最终解释权时,无论学说本身的好坏,最终都会沦为他们的工具。

这些人并不需要创新,只是需要一个包装来维护他们的利益。

此时,弹幕弹出。

“儒家就这样被明清两个朝代给弄垮了。”

“朱熹提倡消灭的是过度的,被曲解成“存天理,灭人性”

,禁锢自由,消灭,完全变了味道。

从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程朱理学,禁锢思想的罪魁祸。”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不事二夫,贞节牌坊,贞洁烈女就是这种极端变态的产物。”

“还有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还有缠足,可去你的吧,毒害了多少女性。”

“既然自己提出了这个思想,为什么不做出表率。

严刑拷打歌妓,收留尼姑,勾引儿媳,这叫个什么事?”

“所以说,朱熹到底是真圣人还是伪君子。”

孔子心里已经麻木了。

没想到儒家被后世篡改的不成样子。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之前他到达卫国的时候,他的弟子看见卫国人烟稠密,就问他:现在卫国人口很多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他说:富之。

弟子又问:那如果富起来之后呢?

他接着就说:教之。

他也主张在教化人追求人格完善的时候,先满足的是物质。

结果由于统治需要,后世朝廷禁锢人们的思想,逼迫人们遵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种规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