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地方衙门另有困难(3 / 4)

加入书签

。归根结底,最大的阻碍还是上面给拨银子。

倘若李存义并非他李善长的胞弟,当地知府不会轻易允准,奏疏上呈到户部,户部拨款也必会拖延些时日。

李存义之所以能快速修缮当地水利,想来也是各级衙门看在他李善长的份上。

所以这一点,着实算不上李存义任职有方。

而看到朱标并未继续言语,李善长顿了一下,突然意识到什么赶忙说道。

“启禀陛下,存义之过不仅逾矩一条。”

“凡路径项城之官员,必登门拜访存义。”

“甚至些许官员绕路也要途径项城,而且其中官员官职也多高于存义。”

“仅凭存义,断不能得诸多上官如此青睐。老臣以为,诸多官员路径项城,与其宴乐,多是想借存义攀附老臣。”

言至于此,李善长倒也是没有继续往下去。

朱标会意,也给李善长面子追问道:“存义是否给韩国公发来书信,请你关照某些官员?”

“绝无此事!”

似是早就准备好了一般,李善长神情严肃,庄重说道。

“存义之才,不过知县,其断无查人之明。”

“此事臣知道,存义也是知道。”

“因此存义从无书信提及其他官员,老臣也断然没有因存义的缘故,拔擢他人。”

李善长这话说的已然很明白了。

虽然表面上说李存义没有识人之明,因此也就没有为朝廷推举贤才。

可实际上李善长想说的是,他李善长的胞弟都不过只是一地知县,他韩国公都没有破格拔擢自己的亲生弟弟。

对于其他官员,他李善长自然不会,也不可能给予恩待。

因此在李存义这事上,他李善长绝对没有半分逾矩之行。

“韩国公所言,朕已知晓。”

“李存义确无过失。”

就在朱标准备翻篇之时,李善长却赶忙站起身子道:“还请陛下罢免存义。”

“我朝律法明言官员当恪尽职守,清廉自持。”

“存义本是官身,令亲属从事商贾,有违为官之道。”

“若陛下开恩,不予惩处。也理应褫夺其官身,准其罢官从商。”

“韩国公这话有失偏颇了!”朱标示意李善落座,缓声说道:“以官身令亲属从商,此事的确有失官体。”

“可朝廷上下,各级官员,哪个又没点私产。”

“詹尚书本家便是我朝首屈一指的富商,朝中勋贵也多有土地租售给百姓耕种,每年得利。”

“只要并未压榨百姓之行,朕自然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和后世一地主官几乎掌握当地的经济命脉,随便一句话便能谋财巨大不同。

当今大明的地方官员却是没这么大的能量。

因朝廷商行如今已经遍及全境,所以一地主官想要下旨给自己的亲属得些经济好处,势必要触犯国法。

一般来说,也没几个胆大包天的狂徒敢肆意妄为。

似李存义这般,比当地商贩提早知晓朝廷的政策,就此发一笔小财也是无可厚非。

毕竟地方官员在任期间开销巨大,这点朱标也是知道的。

不同于京官朝臣,地方县衙里书办、文书每月饷银,都需县衙的府库支出。

再者似如今大明这般多兴战事,哪怕各级衙门不需负责大军过境的饷银,可备上一桌酒席招待诸多将官也是寻常。

更不需说但凡高官途径当地,他们不仅要备上酒席的同时,还要拿出些许银两,以作路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