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筹谋(1 / 2)
她心中早有了顶替刘仁轨的人选,
说顶替刘仁轨,不过是明面上的说辞,
真正需要顶替的,是李义府与许敬宗。
李义府已然病逝,
许敬宗的年纪更在刘仁轨之上,早已不复当年精力,
想来许敬宗辞官也很快便会提上日程,
她必须要开始筹谋。
她要亲手提拔一批新人,借这新旧交替之机,
将权力的根系扎得更深,让自己的地位愈稳固。
李治知道武媚娘既然这样说,肯定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媚娘心中已有良臣?”
武媚娘笑容明媚,
虽然已经四十七岁,
眼角眉梢却不见半分老态,反倒添了岁月沉淀的成熟与锋芒,
肌肤依旧莹润如玉,鬓边一支赤金点翠步摇随笑意轻晃,
衬得那双凤眸愈流光婉转,她执起奏折轻轻一扬,声音轻柔:
“眼下便有几人,论才干、论忠心,皆堪当大用,
比如裴炎——此人虽无军功,却精通律法,处理高句丽遗民安置事宜时,条理清晰,深得朝臣认可;
还有郭待封,乃名将郭孝恪之子,
自幼熟读兵书,去年随刘大人处理百济事务时,也颇有见地。”
言罢,武媚娘缓步来到李治身边,
“臣妾认为,将裴炎提拔为中书侍郎,让他暂代刘大人的中枢决策之职;
再让郭待封辅佐太子学习军事,既解了眼下的空缺之困,
又能提拔年轻官员,推动朝堂新老交替,岂不是更好?”
武媚娘终于将裴炎、郭待封这两位“潜力股”
推上了高位,
裴炎精通律法,日后可助她处理朝政;郭待封出身将门,可助她拉拢军方,
这两人的提拔,为她后续在朝堂上的布局又添了两枚重要的助力。
果然,两个月后,同年三月十九日,
许敬宗也上书请求退休。
许敬宗是李治和武媚娘最信任的文臣之一,历任礼部尚书、中书令等职,
长期执掌中枢文书与诏令起草权,是朝堂上“拥武派”
的核心人物。
如今许敬宗已七十九岁,精力早已衰退,
连起草诏令都需要助手帮忙,退休请求也在情理之中。
李治拿着许敬宗的奏折,对于许敬宗,他更加犹豫不舍,
武媚娘却看得更透彻:
“皇上,许大人年纪确实大了,不如准他退休,
你若不舍,便给足他体面——授他‘开府仪同三司’之职,
这是从一品散官,是文臣的最高荣誉,再保留他的全俸,让他在家安享晚年。”
总章至咸亨这短短两年,看似只是宗室册封、功臣病逝、老臣退休的寻常事件,
实则是武媚娘为掌控政局布下的一盘大棋:她从不直接与朝臣对抗,而是借“循旧制”
“顾大局”
为掩护,
在李治的信任下,一步步化解朝堂分歧、安抚各方势力、提拔亲信官员;
她从不显露自己的野心,而是以“为皇上分忧”
“为大唐着想”
为出点,
悄悄将权力从老臣手中转移到自己支持的新臣手中;
她既懂恩威并施,又懂步步为营,既让李治对她愈依赖,又让朝臣对她愈敬畏。
六月的风,裹挟着洛阳城特有的暑气,吹得武府庭院里的梧桐叶簌簌作响。
杨氏卧病已有半月,榻前的药盏换了一轮又一轮,蒸腾的热气里满是苦辛。
武媚娘只穿了一身石青色绣暗纹的常服,髻上也仅簪了一支碧玉簪,可周身的气度依旧压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