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猜测(2 / 2)

加入书签

“皇上,家父临终前还嘱咐臣,要臣代他向皇上叩谢隆恩,

说此生能为大唐征战,能侍奉三朝君主,死而无憾,

只是他再也不能为皇上镇守边疆,不能为大唐效力了!”

李治闻言,泪水终是忍不住滚落,抬手拭了拭眼角,沉声道:

“你父亲一生忠勇,功在社稷,朕绝不会忘了他的功绩。

你且安心,你父亲的后事,朕会亲自安排,必让他享尽哀荣,对得起他为大唐流的每一滴血!”

李震闻言,膝行两步再次叩:

“臣代家父,谢皇上隆恩!

家父若泉下有知,定会感念皇上体恤,永世护佑大唐!”

李治看着他满身孝服、形容憔悴的模样,又想起李绩生前的模样,心中愈酸涩,温声道:

“你便先行回府歇息,后续丧葬事宜,朕会命宗正寺与礼部一同商议。”

李震再次躬身行礼:“臣遵旨。

谢皇上体恤!”

李震告退,

李治久久无法平息。

武媚娘闻讯赶来时,看到的正是李治扶着门框、红着眼眶望着远处的模样。

她没有立刻上前劝说,而是命宫女端来一盆炭火,又亲手为李治披上貂裘,

待他情绪稍缓,才轻声道:

“皇上,李将军一生忠勇,临终前还特意嘱咐家人‘薄葬即可,勿要劳烦朝廷’,

这份心,是为大唐着想,也是为皇上着想。

若皇上过度伤怀,反倒辜负了将军的一片赤诚。”

李治叹了口气,转身坐在御座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朕不是不知,李将军是看着朕长大的——当年父皇伐高句丽,他为副将;

永徽年间,他又率军平定薛延陀;

去年,他更是以七十多岁高龄挂帅,攻克平壤,灭了高句丽,为我大唐除了心腹大患。

如今他走了,朝中再难寻这样能征善战、又深得军心的老将了。”

“皇上说的是,”

武媚娘顺势坐下,语气诚恳,

“但李将军虽逝,他的功绩与威望还在。

皇上若能给足他哀荣,不仅能告慰将军在天之灵,

更能让天下武将看到皇上‘善待功臣’的心意,

军心稳,则边疆稳,这才是对李将军最好的纪念。”

李治抬头看向武媚娘:“媚娘有何具体提议?”

“臣妾以为,可分三步行事,”

武媚娘条理清晰地说道,

“第一步,追赠李将军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

太尉是三公之,

扬州大都督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此等荣宠,足以彰显将军的功绩。

第二步,准李将军陪葬昭陵,

与太宗皇帝相伴——这是开国功臣的最高荣誉,

能让武将们知道,为大唐效力,终将名留青史。

第三步,命太子率文武百官为李将军举哀,

再命史官将李将军的生平功绩详细录入国史,传之后世,

如此一来,既安抚了李家后人,又稳住了军心,还能为大唐树立‘功臣有报’的榜样,一举三得。”

——————————分界线

宝子们看到这里,不要认为李治很无能,好像什么都在听武媚娘的话,

其实是因为李治是皇帝,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

他是不需要亲自去解决处理问题的,

他只需要听取大臣的提议,然后做决定准还是不准。

在他眼里,武媚娘就和那些朝臣是一样的。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