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3章 分析讨论(1 / 2)

加入书签

    为了确认是否存在其他潜在损伤,张凯进行了头颅解剖:“颅骨无骨折,颅内无出血或血肿,脑组织形态正常,排除颅脑损伤致死的可能;脑组织切片显示有轻度水肿,符合缺氧性改变,与窒息死亡的病理特征一致。

    解剖接近尾声时,张凯将所有发现汇总:“死者李志国系生前遭受他人扼颈,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死亡时间为8月22日晚10点至11点;生前与凶手发生激烈搏斗,左手掌心形成防御性锐器切割伤,右大腿内侧形成地面

    擦伤,右手指甲抓伤凶手并残留皮肤组织;颈部扼痕处提取到棉麻纤维,与现场纤维一致;肋骨骨折为辅助性损伤,加剧死者反抗难度;胃内容物与末次进餐情况吻合,进一步确认死亡时间范围。

    “这些结论与前期现场勘查的线索完全对应,”小林整理着解剖报告,“棉麻纤维、泥土成分、锐器划痕,还有凶手的身高范围(根据扼痕位置和肋骨骨折力度,推测凶手身高183-188cm,与之前的判断一致),都能串联起

    来了。”张凯点头,将解剖报告递给技术科:“加急检测颈部纤维的具体成分、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DNA、掌心创面的异物残留,这些都可能成为锁定凶手的关键证据。另外,胃内容物中是否存在药物成分也需要检测,排除死者

    生前被下药的可能。”

    当尸体被重新覆盖尸单推离解剖室时,张凯摘下防毒面具,脸上残留着消毒水的味道。他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想起李志国家人在确认身份时崩溃的模样,心里清楚,这份解剖报告不仅确定了死亡时间和原因,更给案件侦破

    提供了明确方向??只要顺着“棉麻扼颈工具”“凶手皮肤DNA”“锐器来源”这三条线索追查,终将找到杀害李志国的凶手。

    小林将解剖报告交给陆川时,陆川正在查看王帅提交的李伟调查记录。“死亡时间和原因都明确了,”陆川的手指在报告上划过,“现在证据链越来越清晰,接下来要重点围绕‘棉麻纤维来源“凶手DNA比对“183-188cm身高

    的嫌疑人’展开,同时加快追查‘张哥”的身份和李伟的下落,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突破口。”他对着对讲机下令:“技术科优先检测解剖提取的DNA和纤维样本,张辉带队重新勘查昊天大厦地下停车场,寻找棉麻材质的扼颈工

    具;王帅继续追查‘张哥‘,重点排查装修队和物业中身高符合条件的人员。

    夜色渐浓,刑侦支队的灯光依旧明亮。张凯的解剖报告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案件侦破的关键大门,而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围绕这份报告展开,用科学的证据,将凶手绳之以法,告慰李志国的在天之灵。张

    凯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上的纤维样本,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这些细微的痕迹,还原案件的真相,让这起发生在地下停车场的悲剧,得到公正的审判。

    8月25日中午,刑侦支队会议室的空调冷风均匀地扫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