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5章 细节推断(2 / 2)

加入书签

越清晰,接下来要重点围绕‘褐色泥土来源’和‘黑色SUV”展开调查,同时加快

    死者身份的确认工作。”他对着对讲机下令:“技术科优先检测尸体上提取的纤维和泥土样本,张辉带队走访和平路周边的家常菜馆,寻找可能见过死者的目击者,王帅继续扩大黑色SUV的排查范围,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突破

    口。”

    夜色渐浓,刑侦支队的灯光依旧明亮。张凯的解剖报告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案件侦破的关键大门,而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围绕这份报告展开,用科学的证据,将凶手绳之以法,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张凯

    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上的泥土样本,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这些细微的痕迹,还原案件的真相,让这起发生在垃圾转运站的悲剧,得到公正的审判。

    刑侦支队信息核查室的灯光彻夜未熄,电脑屏幕发出的冷光映在张辉和队员们脸上,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血丝。桌上的外卖盒早已冷却,咖啡罐堆成了小山,键盘敲击声和鼠标点击声在寂静的房间里交织,形成一种单调却

    紧张的节奏??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从傍晚6点到凌晨2点,核查的失踪人员信息条目早已突破千条,却依旧没有找到与和平路垃圾转运站男性尸体匹配的线索。

    “这都查第几遍了?一千多条信息,眼睛都快看瞎了,还是没头绪。”队员小李揉着发酸的眼睛,手指在“45-50岁男性失踪人员”的筛选框上反复点击,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抱怨,“死者连个身份证都没有,就知道年龄、身高、

    穿什么衣服,这跟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

    旁边的队员小王也跟着附和:“就是啊,失踪人员信息里,光45-50岁,身高175cm左右的男性就有两百多个,每个人的描述都差不多,不是‘离家出走’就是“失联多日,根本没法精准匹配。”他指着屏幕上一条信息,“你看

    这个,失踪人李强,48岁,身高176cm,穿灰色夹克,跟死者特征有点像,但人家是三个月前失踪的,家属说他有精神病史,不太可能是咱们要找的人。”

    张辉放下手中的核查记录表,揉了揉太阳穴,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坚定:“大家再坚持一下,死者身份不确定,后续的调查就没法推进,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条可能的线索。”他走到小李身边,指着屏幕,“把筛选条件再

    细化一下,重点看近一周内失踪的,且失踪地点在和平路周边的45-50岁男性,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或需要长期在外奔波的职业,死者的皮鞋磨损严重,很可能是经常走路或开车的人。”

    重新调整筛选条件后,信息条目从两百多个缩减到了五十多个。队员们重新振作精神,逐一对这些信息进行细致核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凌晨3点,核查室里的抱怨声渐渐消失,只剩下键盘的敲击声和偶尔的讨论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