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平生抱负(2 / 3)

加入书签

辅助大人驱除鞑虏、匡复辽东,享天下太平!”</P>

    “听君一席话,方知君子怀揣鸿鹄之志。反倒是我孟浪了,在下向井石兄配个不是!”</P>

    杨林向邢云衢施了一礼,随后道:“井石兄,咱们能否平定建州女真的叛乱,归根结底就是在与他们抢民心。辽东百姓的民心要是抢不回来,终究还是要走老路的。”</P>

    邢云衢没听出来杨林的一语双关,他点头道:“这话学生赞成。建州女真里夹杂了许多汉人,有许多都是从咱们大明这边投奔过去的。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平叛的过程恐怕要不容易。”</P>

    杨林道:“要想争回民心,民生问题是最紧要的。吃不饱饭说啥都白搭。其次就是民权。百姓在吃饱饭基础上,还得有能让他们能伸冤讲理的地方。这就要看咱们这些公门人怎么做了。”</P>

    “如今是非常时期,执法一定要严。凡是公门中人有欺上瞒下、盘剥百姓,贪污腐败、横行不法的,不管他是谁,也不管他是什么身份,按《大明律》皆罪加一等。该杀的杀该判的判,一律严惩不贷!”</P>

    邢云衢赞成到:“说得好。大人既然有这样的决心,那么学生回去就依照《大明律》拟一份详细的执法规程,严格约束公门众人。”</P>

    杨林点了点头,补充道:“叆阳、镇江皆地处边城。汉夷杂居时有纠纷,甚至凶杀械斗。对此,我们不偏袒任何一方,皆是按律秉公处置。同时向所有百姓普法,告诉他们律法是行事最低标准,任何人不得违犯。否则在我杨林治下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绝不姑息!”</P>

    “好、非常好!尤其是普法这一点,对于投奔我大明的女真、蒙古、朝鲜等族百姓,恰好可让他们知道归于王化、遵纪守法是成为大明良民的唯一途径。也是他们今后能安居乐业的保证。”邢云衢说着就借着杨林的笔墨纸砚把这些都记了下来。</P>

    杨林对邢云衢这种态度没说什么,只是接着道:“井石兄,你还要根据《大明律》,并结合咱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章程来,专门约束公门中人的行为举止。咱们要想争回民心,这是少不了步骤!”</P>

    “好,学生记下了!完事后还请大人过目指正!”</P>

    杨林点头转变话题道:“井石兄,我本来以为所有的事情只要按照自己想的,利用手中权力就可以改变模样,但是实在是太难了。即便你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有时候也是白搭。这首要的困难就是钱粮;其次是建奴的军事威胁;第三是地方的发展和军民的安危;第四就是官场中的人情世故,总之等等吧。实话说我才二十一啊,就要面对这些事情.......”</P>

    邢云衢闻言也是默然。他很理解杨林的感受,因为凡是真正的忧国忧民之士都要经历这种心路历程的痛苦。而自己更是如此。</P>

    “皇上虽然把宽甸六堡划给我管辖,可这实际上就是虚的。实际上他就是想看看我有没有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