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真实意图(2 / 3)
学生教授知识。如今辽东已经有不少士子去报名了。
结果这话一出来,立刻引来这些人的一顿群嘲。认为杨林年纪轻轻就得到皇帝青睐,肯定忘乎所以飘得不得了。这么做不过是想显摆自己有能力,也不枉费自己被封了个参将当当。一个年轻的丘八,再怎么折腾也是个丘八。他有什么能力收学生,又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么看他就是个徒有其表、沽名钓誉之辈。何足挂齿耳?
其实按照智商高低来讲,这些大臣们能在全国残酷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继而出仕担任官职,那一个都不是泛泛之辈。不说满腹经纶也可说是有真才实学。
但是他们以前没听说过什么讲武学堂,也没听说谁搞过这个东西。因此他们认为这不过是杨林沽名钓誉、突发奇想的荒唐之举。谁也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对武人的蔑视和成见,就如大山一般难以撼动。
且说关于杨林申请银钱铸炮一事,万历皇帝在圣旨中没有明确,只是让辽东经略府找户部和兵部自行商议决定。这样等于把这种要花钱的事儿推给了下面。
本来铸造火炮这种事在太平盛世大有油水可捞,但关键是大明上下现在穷得叮当响,上哪儿弄这笔钱去?户部掌管天下钱粮不假,但他们是属貔貅的只进不出。立码回应说我可没钱,兵部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兵部也不白给,见状立刻上奏。说前段时间已经花钱买红夷大炮给杨林了,现今根本没钱再铸炮了。而且一旦答应了杨林铸炮,那么其他地方都来申请要钱铸炮怎么办?要是辽东实在缺炮,那就让皇帝陛下出点儿钱或是熊廷弼他们自己想办法吧。
万历皇帝自从安排完杨林的事后便一直卧病不起,病情日趋严重,兵部的这道折子自然就没了回应。这也是他多年来使用的帝王权术之一。我不说话,让你们猜去。
兵部见这样也不是个事儿,便回应辽东经略府和熊廷弼,说现在国家困难没有多余的钱铸炮,而且营伍兵归经略府直接管辖。还是经略大人您自己决定这事儿吧。
不得不说大臣们对万历皇帝的了解还不够透彻,他们只是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并没有看透其中的玄机。
这时的万历皇帝虽然时日无多,其实他对杨林的提拔和封赏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只不过这个深层的意义除了自己知道外,一般人是猜不中的。他甚至在病榻上被病痛缠身极为痛苦,可心中依然在嘲讽大臣们的蠢笨,永远也猜不到自己如此封赏杨林的真实用意。
话又说回来,熊廷弼真的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他接到兵部的回复后,没推诿也没和兵部、户部扯皮打嘴仗。而是直接回信告诉杨林,你可以自行铸炮,但是朝廷没钱我也没钱。所以这事儿你自己想办法。不过我这边有会铸炮的工匠,我现在就让人把这些工匠送到你那去。另外铸炮的数量、威力、名称、大小等必须上报备案,以便朝廷随时检查。
杨林接到皇上对自己封赏的圣旨和经略府的回复后极为高兴,他可没时间去多想万历皇帝把马进忠安排到自己身后的用意。只想着只要自己一心为国,上面爱怎么安排怎么安排。管那么多干嘛?
但是邢云衢的政治嗅觉是敏锐的,他向杨林分析了皇帝这么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