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擢升参将(2 / 3)
长甸等边堡归其管辖,军政民事皆由其决断。望其不负朕望,有朝一日荡平建奴。为朕雪耻,为国解忧!”
王太监闻言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暗呼道:“我滴天老爷,杨林这是祖坟冒青烟了吗?能获得陛下如此赏识,给与这么大的权力。这在大明开国以来的历史上也没谁能比得了了。要知道这位万岁爷可不是什么大方慷慨的主儿.......”
“你还傻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快拟旨!”万历不耐烦的向还呆立在原地的王太监怒喝道。
“是是是,奴婢这就拟旨.....”
万历皇帝这么大力封赏杨林的目的,一是喜爱和器重他;二是要以叆阳抗敌的战绩为榜样,告诉辽东其他各地的军民,你们只要好好干那么我这个皇帝不吝封赏;三是他要在辽东搞势力平衡,最重要的是他要恶心文官集团;四是通过此事试探朝臣们对皇帝要重掌军权的反应,为继任自己皇位的子孙探路。最后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这位大明皇帝在位将近五十年,他能不知道辽东那些将门与朝里那些大臣的关系吗?正因为如此,他很清楚努尔哈赤这种蛮夷之所以成了气候,正是他们互相勾结的结果。但正如他自己哀叹的那样,没有真凭实据奈何不了这些人。
他多年不上朝是事实,但他这么做不是傻也不是不理国事。遥想当年他要夺回军权,仿造先祖骑马要重振武功。岂料马毛了把他摔下来受了伤,因此腿上落了残疾。
说实话这事儿发生的很蹊跷也很怪异,偏偏皇上骑马的时候马毛了。可是没证据说是有人故意让马毛的。可这事发生的太匪夷所思了。所以他心中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也得捏鼻子认了。
通过这件事让万历皇帝明白,自己在没有掌握一支绝对忠于自己的军队前,任何意图掌握军权的行为都可能招致致命的危险。因此他只能躲在后宫里,避免与文官集团产生冲突和矛盾。可在暗地里,他或明或暗的与文官集团斗了一辈子,凡是能给这帮家伙添堵的事儿都乐见其成。
如今杨林这位年轻将领的出现,让憋屈了一辈子的万历皇帝看到了一个突破点。李成梁这些人是你们文官们捧起来的,那么我这个皇帝捧个新人没问题吧?杨林年轻没啥根基,我大力提拔他让他感怀皇帝的知遇提携之恩。这样就和你们文官们没啥关系了。
你们要收买杨林?好啊,那我就把他的官职一直向上提。二十一岁就当了参将并行副将事的杨林,你们怎么收买?难道想节制戚继光那样卡他的脖子?那么我要给他地盘、给钱粮、给武器,让他有资本不受你们这些文官节制,那么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动他?如此一来等我没了以后,杨林不得感谢我朱家和大明?更重要的是你们谁也猜不透我这么做的真实用意。
万历皇帝明白,如今辽东的局势只要辽东将门和大臣们还穿一条裤子,那么建州的叛乱将一直存在下去。但是朝廷如今又无力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擢升一名优秀的年轻将领来平衡和抵消这种状况,将是他目前最佳的选择。就如汉武帝当初选择霍去病来抑制卫青一样,都是政治上的需要。
至于说杨林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努尔哈赤”或是“李成梁”,在万历皇帝的安排里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因为他还有后招儿没有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