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回回炮(上)(2 / 3)

加入书签

,城池防御战中就已经有这样的人员存在了。他只不过是重新设置罢了。

    这些“观察哨”与后世的“观察哨”没法比,只是懂些基本的原理和操作。即便如此这一项在明军中也是领先的。例如最简单的目测测距法,需要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只要会“乘法口诀”这不是问题。

    可杨林的部下们几乎都是文盲,让他们背诵和掌握“乘法口诀”的难度可显而知。虽然“乘法口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生活在底层的人民根本就学习不到。

    这个时候,杨林逼着部下学习认字的好处就显出来了。有些人脑子不笨,不仅认学还很刻苦。一个人算不明白的时候就两个人算,两个人算不明白就四个人算。总之这帮家伙踉踉跄跄、磕磕绊绊的总算是过了摸到了一些窍门。不过在运算速度上是较慢的。

    即便这样能合格担任“观察哨”的人员也是少之又少。各远程兵器的带队官兵拿他们就好比心头肉一般小心,生怕他们有个闪失自己的队伍就抓瞎了。没办法,谁让自己不会测距计算呢。

    还有后世军中常用的手语,杨林也一并教习给部下们。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但是也填补了这个时代明军在特定环境下进行交流联络的空白。

    “标定距离!”

    随着杨林在城楼上挥下令旗,数名明军开弓如满月,探出身形向空中斜向射出数支羽箭。这些羽箭通体被刷上了萤绿色的油漆,就好比引人注目的漂亮小鸟一般。只见它们先在空中呈弧线飞行了一段距离,随后一头扎在一箭地之外(约后世150米至160米)。

    按照战前的演练约定,一箭地之外是火炮、弩炮和野驴炮的打击范围;一箭地之内是火枪、弓弩、抬枪等武器的打击范围。再远就是“回回炮”这种重型武器的范围了。

    “‘回回炮’群听令,正前方七百五十步至八百步,敌军阵中蓝色牛录旗,上下垫五块青砖,左右无回旋。五发齐射,预备——!”

    杨林挥动令旗,分布在城上各处的“观察哨”迅速将令旗的内容传达给城下的“回回炮手”们。

    虽然杨林让彭毅统管远程兵器,但是后者知道自己在测距和统一指挥方面能力不足,所以他还是恳请由杨林直接负责指挥,他进行协助。

    杨林也没有推让,毕竟还是以打赢敌军为主,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杨林设计的回回炮即便已经缩小了体型,但是高度也差不多与城墙平齐,所以只能放在城墙后面。统一形成“炮群火力”,对敌军进行集中打击。或由“观察哨”提供目标信息进行打击。

    杨林为了不过早暴露自己的炮兵火力,给与后金军沉重打击,他安排“回回炮”为第一波远程射击兵器。而火炮的任务是打击位于回回炮射程之外的敌军将领、军官和后续梯队的增援兵力。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管什么火炮,在连续射击一段时间以后炮管热的厉害。不仅影响射击精度也容易引起事故。所以杨林决定麾下的五门火炮要留到关键时刻使用。

    此时后金军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