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皇帝(2 / 3)

加入书签

彼此凝视着对方,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问答交流。

“此处的确乃是未来之境,但已非大明王朝统治之时。您所开创的大明江山,在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后,最终也走向了覆灭之路。”格帝赫尔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翻开手中那卷神秘的卷轴,按照上面早已准备好的答案,逐字逐句地向朱元璋解释起来。原本他以为当朱元璋听闻自己一手创立的王朝已然消亡时,定会悲痛欲绝、震惊不已。可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听完这番话后,脸上竟然没有丝毫表情变化,显得异常平静淡定。

“果不其然啊!咱其实也没指望咱这大明王朝可以绵延万代之久,但要是能存续个几百年,那倒也算是相当不错啦,起码不至于像那些短命王朝一样二世而亡吧。既然此地乃是未来之境,想必你们应当知晓此后之事,可否告知于朕,待朕驾崩之后,究竟是谁承袭了朕的皇位呢?还有,为何朕此刻会以这般腐烂不堪的尸身示人?”朱元璋眉头紧皱,满脸狐疑地继续追问着。此时的他似乎对自己当下这具身躯极不适应,要知道,他方才可是刚刚从那阴冷潮湿的坟墓之中艰难爬出呀。

“回陛下,本来接位之人应是您的爱孙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可惜的是,他在位仅仅只有短短十个月时间便被迫退位下台了。”格帝赫尔手持卷轴,不紧不慢地照着上面所记载的明朝历史内容回答道。

“什么?竟然只当了区区十个月的皇帝就被逼得走投无路?这当中究竟发生了何事?难道说朕的这位皇孙犯下了什么天理难容、人神共愤的罪过不成?”朱元璋听闻此言,不禁大吃一惊,心中更是疑惑重重,于是迫不及待地再次开口盘问起来。

“并非如此,陛下。实则是因为他被您的四子朱棣起兵推翻,从而失去了皇位。”格帝赫尔语气平稳地解释道。

“什么?竟然是朱老四!朕分明已封他为藩王,赐予他荣华富贵和一方领地,可他为何仍对那皇位念念不忘?难道他不知,光凭武力打仗怎能治理好一个国家!”朱元璋怒不可遏吼道。当听闻自己的儿子竟敢谋权篡位时,他气得浑身颤抖,几欲昏厥过去,若非此刻已然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恐怕真要吐出一口老血来。

想当年,朱元璋在世之时,对于自己这个四儿子朱棣便不甚看好。在他眼中,朱棣不过是一介武夫,虽能征善战,但于治国理政方面却一窍不通。若将这大明江山交予他手,只怕会毁于一旦。

“此事说来倒也不能全怪燕王朱棣一人。归根结底,还是您的皇孙朱允炆之过啊!他登基后急于推行削藩之策,手段过于激进狠辣,致使诸多藩王走投无路。有的藩王不堪受辱选择自焚而亡,还有些则直接被废除王位。唯有燕王朱棣心思机敏,竟想出躲进猪圈佯装疯癫之举,以此骗过朝廷耳目,方才逃过一劫。而后瞅准时机,毅然起兵谋反。唉……这世事变化无常,谁又能料到最终竟是这般结局呢?”格帝赫尔摇头叹息着向朱元璋解释道,言语之中满是感慨。

“唉,罢了罢了,朱老四成为皇帝之后究竟又做了些什么惊天动地之事呢?他有没有成为一个称职的好皇帝,或者说是一个昏君?”朱元璋眉头微皱,满脸疑惑地继续追问道。

“回陛下,您口中的朱老四便是后来被世人尊称为永乐大帝的朱棣啊!”格帝赫尔微微躬身,接着说道:“这永乐大帝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每日不是在战火硝烟中纵横驰骋,就是在朝堂之上殚精竭虑、治国理政。上马能征战四方,平定天下;下马则励精图治,推行改革。如此文韬武略之君主,纵观古今历史长河,实难找出几人与他相媲美啊!也正是在他的精心治理之下,咱们大明朝得以延续繁荣昌盛之势,国富民丰,百姓安居乐业。”格帝赫尔一边说着,一边轻轻翻动着手中的卷轴,目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