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朕已立于人间巅峰(4 / 8)

加入书签

p;  幽州倒是兵马丧尽,数十万府卫军几乎全军覆没。

    不过,那是因为罗艺麾下大将薛世雄,本就是幽州府卫军统领。

    所以,这才能调动幽州兵马。

    深究起来,幽州刺史薛道衡的责任,最多就是一个监察不力,导致兵权外流,并且疑为反贼张目。

    但碍于其北方大儒的身份,此事还不好处置。

    最冤的大概就是周法尚,从头至尾,就只是响应了一下罗艺造反的声音。

    也难怪这家伙不惜丢下云州,远赴万里,带着全家几十口人,来到洛阳城鸣冤。

    值得一提的是,鱼俱罗等人早于一个月前,就已经抵达洛阳城。

    而薛道衡、周法尚更早出发,却是晚了一个月才到洛阳城。

    其中路程和速度的差距,是因为鱼俱罗等人走的并非是官道。

    而是各州府之间独有的一道传送,直接横跨了数座州府,从北地回到了河南道。

    这传送只存在于各道之间的首府之地,因此局限很大,传送也有限。

    同时,每一次传送,都必须有杨广的帝旨才能启用。

    “薛道衡毕竟是北方大儒,不好处理,让牛老出面安抚一下,然后让都察院看着办吧!”杨广沉吟片刻道。

    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并称为三司。

    其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若遇有重大案件,则要由三司会审,最终裁决出结果,上呈杨广案桌之前。

    都察院内,设有左右两名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有诸多分设,专事官吏的考察和举劾。

    此外,都察院还有一项皇权特许,那就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这意味着都察院是有先斩后奏之权。

    不过,这项皇权特许,只针对一些小事。

    杨广将薛道衡交给都察院查办,就意味着将此事定为了小事。

    薛道衡的结果,很大可能是革职查办,收回所有俸禄,永不录用。

    而由于其北方大儒的身份,最后可能会被国子监留下,在国子监中做一个教书先生。

    又或是在洛阳城中,开一个私塾,从此不问世事。

    这已经是极大的恩典了。

    杨广也是看在薛道衡主动开城献降表,省了平北大军不少事情,这才将大事化小。

    要不然,光一个为反贼张目的罪名,他就能诛了薛道衡,再抄其全家。

    “陛下,那周法尚怎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