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隋二世,寿余十三年(9 / 14)
了眼那群诸国使节。
在他开口之后,中央大殿内萦绕的那股浩瀚威压,顿时就消散了。
众人也是心头一松,暗暗感慨,恭声道:“谢陛下!”
“时辰已到,众卿就位,诸使到场!”
“大朝会......”
“正式开始!”
殿上,有人开口道,是御前大太监,年岁不小,已显苍老之态。
但其声音中正浩大,宛若雷鸣隆隆,震荡了整座大殿。
文武百官拜礼,有序上前,奏禀大业元年发生的种种事情。
大朝会上,一位位官员争相开口,各抒己见,几乎没有相让的。
其中以洛阳城外,各地州府而来的官员,锋芒最盛。
毕竟,他们远离朝廷,几乎不用顾忌朝中大臣的存在。
所以说出来的话,也是直指如今大隋的核心问题。
比如,因为开凿大运河的缘故,朝廷频繁征发劳役,导致天下各地青壮流失严重。
许多耕地都已经荒废,而大业元年的一整年,朝廷几乎都在动兵。
这就导致,今年朝廷的赋税,远逊于去年。
“开河府......将满两年以上劳役的人,送回原址,妥善安置,给予充分照顾!”
“他们都是我大隋的百姓,朕的子民,若没有他们的付出,大运河开凿,也不能如此顺利!”
“必须妥善安排好他们回到原址的事情,确保他们的生活!”
杨广面露沉吟之色,而后看向了吏部尚书。
牛弘立刻会意,站了出来,杨广随即道:“此事交由吏部差办,务必安置妥当!”
开河府频频发劳役,确实是一件很消耗国力的事情。
但开凿大运河是大陆的国策,绝对不能容许任何一点迟滞,或是拖延。
为了开辟河道,杨广甚至不惜调兵遣将,将睢阳城这座鬼城都推了。
不可能为了一些劳役,他就迟缓开凿大运河的速度。
但如此不断征发青壮为劳役,也会对大国力有一些损耗。
所以,杨广干脆搞个轮换制度,让满两年劳役的人,由开河府转到户部,送回原址,再给予相应的安排。
然后,再让开河府重新征发新的劳役,并且规定满三个月的劳役,可以获得朝廷的相应照顾和恩惠。
“臣遵旨!”牛弘恭敬拜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