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黄帝铸鼎(3 / 4)
坐落在其中,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乍一看上去,像是漂浮在半空中的小岛。
整座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在自然的画卷中矗立,山峰耸立在天际,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般存在。
根据轩辕黄帝最后所说,最大的机缘还有答案就在这里,起初叶恒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面根据历史上黄帝生平记载,他发现荆山这个地方有些特殊。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
相传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
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黄帝铸好鼎,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百姓苦苦哀求。
最后鼎城黄帝乘龙升仙,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并建庙祭祀。
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米的土堆,传说就是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黄帝要把战胜蚩尤的场面铸在鼎上,作为永世的纪念,并且上达天听。
于是天界传来旨意,鼎立天下,四海升平,可采首山之铜,纳荆山灵气,取谷口之水,用乌日之火种,以火神祝融司炉。
九九八十一日,于日月同辉之时,鼎既成矣,鼎成功满,九九归一,即返天庭。
由此可见,黄帝铸鼎的故事充满了神秘传说的色彩,不过到现在人们也没有发现黄帝所铸的鼎,甚至成为了一大谜团。
有人说黄帝铸鼎成功之际,这鼎也跟着一起飞升仙界了,还有人说铸鼎根本就是假的,历史上压根不存在这件事。
可是根据后世史料记载,黄帝铸鼎的故事是存在的。
《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并序》是现存最早的记载有黄帝铸鼎内容的碑刻,立于唐贞元十七年岁次辛巳正月九日癸卯。
该碑碑首部分残缺,但碑身尚保存完好,碑文字迹多数清晰可见,系唐代虢州刺史王颜撰文,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袁滋籀书。
碑阴亦镌刻有碑文,内容大致与碑阳类同,此碑为现今国内发现的专为记述轩辕黄帝事迹的最早碑铭,也是目前华夏研究炎黄二帝历史的重要史料。
《史记·封禅书》《史记·孝武本纪》都有记载,而且唐代诗人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
明朝宰相张居正《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黄帝的确曾经在荆山铸鼎,究竟有没有这么神乎其神,至于那鼎如今又在何处就不得而知了。
历史的谜团从千古笼罩至今,引得后人发出无数猜想还有探寻,但不管怎么研究,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
但是对叶恒而言,他要探究的并不是这些。
历史有云:“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
又称“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鬼臾区对曰:‘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宝鼎出而与神通。”
大概是指出黄帝通过铸鼎而获得沟通天、地、人三界的能力,并由此掌握宇宙运行终而复始的奥秘,拥有永恒的生命力、登仙不死。
叶恒不由得想起郑兴市映照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