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桥头堡(4 / 5)

加入书签

礼物的薄厚做出适当的相应调整。

    即使在实用性方面略有不足也没关系,因为千万别忘了宁卫民还有坛宫饭庄呢。

    他又从京城带来了不少人手,如今分店尚未开业,正好都用于礼物方面的协助。

    搞点面点礼盒出来,搞点茶食糖果礼盒出来,再搞点宫廷饽饽礼盒,搭配自己封装的酸梅汤、玫瑰露,以及用《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的名义,封套包装的茉莉花茶、菊花茶、华夏酒水,也就有效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不仅如此,他这么干,反而衬托出了红楼大IP的文化底蕴,越发显得礼物琳琅满目,风光体面。

    不得不说,华夏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为世人称颂并不是浪得虚名。

    宁卫民仅仅利用四大名著之一,随便拿出了一两手来,就能达到礼物独特、高雅、精巧、令人意外的这些效果。

    让本来让人难以应对的社交难题变得轻松起来,甚至很可能再通过此事,收获不少人情上的好感,对自己的事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毕竟他也见惯了不少日本人口嫌体真正的德行。

    就像坛宫饭庄,就总会有因为先入为主,跟服务员抱怨的日本客人。

    “这麻婆豆腐的味道不对?为什么这么辣?一点也不甜?”

    服务员答,“这是华夏的传统做法,是和日式做法不太一样的。”

    客人嚼嚼嚼,“不好吃……”

    嚼嚼嚼,还是嫌弃的语气,“真的不好吃,太辣了……”

    喝了口冰水,然后嚼嚼嚼,又塞了一口。

    结果下次来,这位还照点这道菜,照吃不误。

    更何况华夏的人工也太过便宜了,工美技术却是无比成熟,这方面的优势体现在工艺品上,就是横扫一切的大杀器。

    像料器,绢人和檀香扇,和刺绣的团扇这些东西,日本人怎么看都认为是价值不菲的奢侈品。

    但偏偏事实却是这些礼物都很便宜呢,甭管对外标价如何。

    到宁卫民这儿,这些他从国内带来的东西,每样东西平均成本是真的不高。

    举个例子,像日本传统的工艺品“人形”,是用泥、纸、木等材料制成的偶人。

    这种偶人和绢人极为相似,但价格不菲。

    最便宜的售价也要一两万,昂贵的十几万,几十万都有。

    然而宁卫民带来的绢人,小的制造成本也就五六百,大的不过一两千。

    一万都够一套十二金钗的绢人的出厂价儿了,这差距哪儿到哪儿了?

    他送这样的礼物给日本人,那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