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喜讯(3 / 5)

加入书签

    具备分辨率1.12米、90秒/25帧的高清彩色视频拍摄能力。

    此外,我们在高速数据下行与在轨处理能力上进行了优化与升级。

    从理论上来讲,‘星斗一号’完全有能力发现并持续监视航母。”

    说到这里,首席科学家停顿下来,斟酌了一番语言,方才继续说道:

    “这么和您说吧,王总。

    以尼米兹级航母为例,一艘这个级别的航母长约330米,宽约70-80米。

    在广阔的海域上,这样一个巨大且特征明显的人造物体,对于0.72米分辨率的全色影像来说,是一个极其显眼的目标。

    因此,‘星斗一号’看到‘它’,在理论上是轻而易举的。”

    听到这里,王诩微微蹙着眉头,插话问道:“理论上轻而易举,实际上呢?有什么困难之处吗?”

    首席科学家想了想,如实回道:

    “发现不难,识别也不难,难点是跟踪与监视。

    想要实现对一艘航母的无缝、持续、实时跟踪与监视,必须克服四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重访周期。

    即便‘星斗一号’计划的卫星具备大角度侧摆能力,但是对于大洋上的一个移动目标,目前的由四颗卫星组成的微型星座,其重访周期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

    在这几个小时里,航母已经跑出去上百乃至几百公里了。

    其次是天气影响。

    光学成像无法穿透厚密云层。

    合成孔径雷达SAR等微波遥感器虽然可以穿透云雾,不受昼夜限制,但是SAR数据的处理和识别比光学影像更复杂。

    以目前的技术,等到完成SAR数据处理和识别,航母也已经跑远了。

    再次是机动与欺骗。

    航母不会待在一个地方不动,也不是毫无反卫星侦察手段。

    它可能会进行机动,利用气象条件规避,或者实施电子/光学欺骗,以摆脱卫星的跟踪与监视。

    最后是系统协同。

    想要真正高效的实时的盯住一艘航母,必须建设一个齐全的侦查体系与信息网络。

    ‘星斗一号’计划的卫星作为遥感卫星,或许能够成为这个侦查体系与信息网络的关键一环,但是难以独立完成所有任务。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