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六百四十六章 灵河的定位(3 / 5)

加入书签

物关系的设定,以及这部情景喜剧最大的特点,就是两个女主角和她们身边那些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碰撞出来的喜剧效果——但是,底色却是,再不同,但他们都是真实的人,也是温暖的人,嘴上再毒舌、刻薄,也始终接受每一个人。

    对《大红灯笼高高挂》来说,就是“吃人”和“异化”二字,这是这部电影文本,最大的主题二字,而点灯与敲足两个意象,同样保留着。

    这真的是需要时间和经历才能真正想通和接受的一件事。

    不然,跟前作比,总有不一样,总有差别。

    陆严河越来越明白,比起看这看那,为什么越牛的人,他们越看人。

    就像很多最后成功的企业家,有些投资大佬,投了一次,砸了,还投,还砸,一直投到第四次、第五次,人家成了,投资不知翻了多少个番。

    创作领域,更是如此。

    能拍好电影的人,只要他不瞎来,基本功肯定是在这里的。陈大导演后面的电影,就算骂声依旧,却跟骂那种圈钱之流的烂片是不一样的骂,本质上,大家还是认可陈大导演的电影审美的,不认可的是他往电影里塞的某些价值观。

    -

    陆严河在想的是,如果《大海啊我呸》拍得还不错,是不是可以也往电影节送?

    当然,主竞赛单元是不敢想了。

    他想的是其他的单元,非竞赛单元也可以。

    他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这一次跟邬驰打交道,加上他看到的一些素材,让他觉得,邬驰其实跟他知道的昆汀、朴赞郁这些导演一样,他们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所熟知的电影节文艺片导演,甚至他们的很多作品其实都很商业,但他们有着自己独特风格,是作者型导演,所以,一样受电影节的青睐。

    所谓自成一派。

    陆严河是觉得,邬驰给了他这样的感觉。

    当然,能不能成气候,这真的不知道,只能慢慢看。

    但至少先开始去电影节刷名望,刷资历。

    陆严河便跟陈寅发消息,说了一下这件事。

    陈寅回复:收到,明白,其实,我最近也看中了一部艺术电影,想要买下来。

    陆严河有些惊讶,问:买下来是指?

    陈寅说:把电影版权买到公司,以后这部电影就属于公司了,由公司来做后续的运作,这部电影是一个很年轻的导演拍的,叫曾博,电影叫《阳台野餐》,演员都不是专业演员,但是,这部电影很特别,有一种真正的属于底层人民的诗意,那种被生活打压得特别潦倒的人,仍然试图去找到自己精神的一片净土,就这种人的脆弱,贫穷与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