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九十九章 恋爱先生之路(3 / 12)

加入书签

来翻看。”叶运说,“每一个店面都提供一本可以拆开塑封,让大家翻开内容的呢?这一本就放到长条桌那儿,供客人们翻阅。”

    陈思琦当机立断地点头,“没问题。”

    每家店一本杂志的实际制作成本跟这一次合作可能产生的销售额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收银台后面的墙壁用来张贴杂志的宣传海报,可以吗?”陈思琦马上就改变了思路,“所有这些物料都由我们来安排提供。”

    叶运说:“兰森在玉明总共有527家门店,前面三个月,先按每家店每一期10本来送,再加一本提供给客人们试阅的,那就是11本。”

    “好。”陈思琦点头,“叶总。”

    这一次合作,兰森是不跟《跳起来》做采购的,等于就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个销售渠道。

    他们要自己负责盈亏,卖出去了兰森来追加订单,卖不出去他们要再自己拉回去。

    算上人力、物力和海报、杂志架等相关成本,每个月十十多万元就这么砸了进去。

    幸好运货取货这件事可以直接走兰森的运输系统,他们只需要安排人把杂志送到兰森的仓库就行。

    -

    跟叶运聊完,陆严河和陈思琦跟他道别,一起走在大街上。

    工作日的下午,又不是热闹的中心区域,人不是很多。

    陈思琦俨然很兴奋。

    她似乎对这个合作充满信心,有着势在必得的劲头。

    但是,杂志在便利店到底能不能卖出去?

    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陆严河也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结果。这也没事,反正有机会了就试一试。在这样一个并非纸媒的顺水时代,只能不断找机会去加把火,才能让它站稳脚跟,存活得更长一点。

    就像陈思琦一直在坚持做的校园行活动。

    主动和学校的学生部门、组织、社团联系,带着杂志和签约或者合作作者们进校园,讲座,交流,读书会,等等,每一次可能一个学校也就顶多一百来号人参加,但依然坚持做下去。

    为什么?因为要不断拓宽《跳起来》的影响力,要让每个学校都有一些学生读《跳起来》,尤其是年轻的学生,当他们成为了读者,也许就是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的读者。

    每一次可能就一百来个学生,但一次次地累积起来,积少成多,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就产生了质变。

    两年多的时间了,《跳起来》杂志的销量都能够稳住,这就是一个逆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