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决胜千里——张子房(2 / 3)

加入书签

脑中依稀浮现其父亲张平临死之前的话来:“良儿,为父要走了。可为父死不瞑目啊。想我张家五代韩相。可韩国却亡于暴秦之手。切记……为父有三恨。一恨,韩国不兴;二恨。暴秦不灭;三恨,为父无能,不能保家护国。此三恨不除,我张平此生死不瞑目。”

“灭秦,灭秦……”他厉声高呼,吐血而亡。

父亲啊,您可知道您给了良儿一个难以抉择的选择?天下有德者而居之,依天下大势的展,唯有一统,才能真正地使得天下太平。

复韩,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张良的心智在动摇,他的心智在飞跃,在上涨。

一开始,张良空有才智,但行事却是一个雏儿。早年前,他以为只要杀了秦始皇,韩国便可恢复。于是,策划了博浪沙一事,随即又现法治才是霍乱的根源。

秦法讲究民弱国强,视百姓为奴隶。百姓越听话,国家越安定,不求展。因此,张良又以灭秦为己任。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他地恩师黄石公被授予《太公兵法》,日夜研读,学识有了实质性的飞跃,心中已开始觉得要想真的天下安宁,唯有天下一统。

但他还是选择了复韩,因为这是他家族的使命,他父亲的遗愿,生为人子,他有焉能让自己的父亲这辈子都死不瞑目!!!

当曹操第一眼看到张良的时候,眼中暴起了一阵精光,大笑道:“张司徒远来,曹某有失远迎。今日能于张司徒相会。大慰平生。”

张良本性谦和见曹操如此颇有受宠若惊之感,双方坐下,下人呈上茶水。

开始,曹操还怕张良喝不惯,谁知张良熟练的闻了闻茶香,小小了一口。叹道:“张某以十年未馋得如此浓香的茶了。”

张良祖上荣耀,茶虽不普及,但上流人士早已用此物来招待贵宾了。所以,张良对茶并不陌生,反而偏爱此道。

曹操笑道:“此茶乃土生土长地巴蜀特产,张司徒若是喜欢,曹某送你一些。”

“忠勇君好意。那张良就此谢过。”他长得像女人,但行事作风却没有丝毫地做作。

曹操开门见山的说道:“对于复韩,张司徒有何看法?”

张良笑道:“只须三点,韩国可复。”

“愿闻其详。”曹操洗耳恭听。

“第一、请寻得王子韩成。第二、等。第三、出兵收复韩国旧地。”张良轻描淡写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曹操眼中闪过了一丝神采。张良此计看似非计,其实内中大有玄机。关键之处便在于那个“等”字。

章邯战无不胜,一来归于他出众的干略,二来所遇之敌,无一真正用兵能手。章邯战无不胜,并不奇怪。

但项梁却非一般等闲之人,他自幼习得兵法韬略,是一位难得地将帅之才。何况还有项羽、范增的相助,章邯想要维持他不败的记录。那是异想天开。

一路下来,章邯经过连连大战,手头兵力也相形见拙,倘若失败必向三川郡请求支援。韩国故址便在颍川郡和三川郡境内,颍川郡郡守杨傲空有学识却不晓兵事。不值一提。唯一可虑者,便是三川郡郡守李由,此人性格冷峻,沉默少言,心思缜密有城府,行为举止颇有其父李斯之风,但又不同其父。李斯不通兵事,而李由却喜好兵学,与扶苏相交甚好。曾一同拜在蒙恬门下学习兵法。

陈胜、吴广起义时。攻无不克,但却铩羽在李由镇守的荥阳城下。可见此人才干不俗。

只要李由离开三川郡支援章邯,韩国轻易可复。

所以,张良的一计“等”,看似平凡,实乃上上之计也。

“好一计等。”曹操拍案叫绝:“张司徒不愧是决胜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